研学旅行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等众多特点,但本质上讲,研学旅行仍然是一种教学工具,需要和教材内容关联起来,从而起到服务课程教学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说一下,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01
#精选旅行地址
旅行地址的选择是高中历史实施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首要内容。作为历史文化大国,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能在学生历史课程学习中起到辅助作用的旅游资源同样为数不少,学校要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精选旅行地址。
首先,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博物馆作为文物资源最密集的场所,是历史课程校外学习的主要机构。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许多教科书上没有记录的信息,是学生把握历史多样性、多维性的重要资源。
其次,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而历史学科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截至目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总数已达个,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如南昌起义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02
#设置研究议题
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活动,在这个模式下,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研究议题的设置在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规范学生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结合研学旅行的地址及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设置形式多元且内在统一的研究议题。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为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多个层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历史价值。
例如,针对地方戏曲的研学旅行,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设置议题:首先,以唯物史观为中心设置议题,让学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发展的脉络出发,探究人民群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形成群众史观;其次,以历史解释设置议题,让学生从地方戏曲的组成元素,如服装道具、唱腔身段、唱本等出发,作出相应的历史解释。
03
#创新实施模式
研学旅行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局限性,但班级教学中形成的经验在研学旅行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最为典型的便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难以通过学生个人来完成,合理地分工、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对此,学生可以在研学旅行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研学旅行中的议题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
首先,科学分组。从学生学习的内在差异性出发,采用1∶3∶1的划分模式,以5人构成一个学习小组,既能实现组间带动的作用,推动后进生的转化,也有利于开展组间的竞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合理分工。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为每名组员分配任务。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管理及组员与指导教师间的沟通工作,提高研学旅行的组织性,提升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04
#加强总结反思
作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活动不仅可以反映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不足,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动态化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活动的开展要避免陷入甄别与选拔的误区,要将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一,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自身的评价。学校可围绕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三大特征设计指标体系,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开展评价,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获取师生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看法,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外的新型教学模式,既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是全面呈现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价值的重要环节。
第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衡量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关键指标。评价活动要以形成性评价为理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