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科学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解释驱动、塑造和维持城市化基本进程的综合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涉及社会、自然、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本报告旨在梳理城市研究领域的历史脉络,阐述历史根植特性,并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过往多学科研究成果如何形成统一化视角进行了概述。关键词城市科学、城市研究、历史概述、多学科研究
一、城市研究的理论需求
1、理论需求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学者们呼吁对城市进行“全面”分析,并开发具有背景性和特定性的通用科学:例如,贝瑞的论点,主张使用系统理论作为研究城市的统一总体框架(),认为城市应当被看作为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部分组成的实体系统,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研究,而且它们也可以被分成各种次系统,而任何城市环境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由其他城市所决定的,而这些城市也同样构成了系统。我们正处于科学进程的一个阶段,总体而言,当下的工具和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响应当今全球最迫切的现实,但这些信息(工具和理论)是分散且没有重点的。为了建立一个坚实的“全球化的”城市科学,需要对以往的城市研究进行重新整合,以便将它拼凑成一个更加现实且有凝聚力的体系,以满足从业者的需求并突出现有的城市发展盲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新知识和新方法的研究,而是强调平衡,跨越规模,地域,固有状态和分歧。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指出,“没有统一的分析框架,不利于将不同发现进行整合,也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并回应了达尔文:“让理论指导您的观察”。理论为可观察现象提供了可证伪的一般解释:一个理论的科学性标准并不取决于它的可证实性,而是它的可否证性,不能为任何可想象的事件所否证的理论(如上帝存在等命题)是非科学的。无论是在社会学、经济学还是物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系统”,指出理解哪些系统的行为是重要的理论的发展和使用能够帮助分析者明确框架中要素与特定问题的相关性,以及关于这些要素的一般性工作假设。因此,理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