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璟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不断涌现的各类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作为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继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之后,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然趋势。
近日,湖北省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路线图和任务书,提出到年,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倍增,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高于国家规划3个百分点。
“十四五”期间,湖北将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集聚发展、自主可控、合作共赢四大原则,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达到1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在创新助力和有力*策的支撑下,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保持高速扩张态势。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年一、二季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景气指数分别为.7和.3,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在近三年的最高水平,始终位于较强景气区间水平。此外,二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采购经理指数(EPMI)为58.4%,达到年以来的最高值,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较高发展热度。
在科教大省湖北,近十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数据显示,—年,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1.5万亿元增加至2.5万亿元,年均增长11%,高于GDP增速5.9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94亿元增至.1亿元,增长72.68%。
日前公布的《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中,湖北新增4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总量达到10家,居全国第三、中部地区第一。目前,湖北10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共集聚相关企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家,占比25.39%;集群企业总营业收入.94亿元,净利润.95亿元,实缴税额32.94亿元;就业人数29.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项,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3.74项。
有优势、有需求、有动力,对此,湖北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瞄得更高。
近日出台的《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湖北将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万荆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北省发改委主任陈新武表示,湖北经济转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然选择,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推动产业集群化特色发展
《规划》提出,湖北到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产业4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两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如何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基于湖北省产业地图,《规划》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图谱、产业集群图谱进行了初步绘制,列出56个典型图谱,直观展示了细分产业领域的家重点企业、个重大项目、个重大创新平台等信息。
根据《规划》,“十四五”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聚焦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将全力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加快城市群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规划》明确,湖北将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10个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到年,产值将全部超过千亿。同时,按照“一主、两翼、全域”的空间布局,强化武汉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建设跨市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其中,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俗称的“中国光谷”,无疑扮演着“挑大梁”的重要角色。
目前,湖北产业集聚发展成效已初步显现。其中,以光谷为核心承载区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北京、上海并列第一。
据介绍,光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逆势增长、强劲发展,年全区营收超百亿企业达到9家,营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家,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3家,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
今年上半年,光谷集成电路产业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49.5%;新型显示产业营收.83亿元,同比增长72.6%;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营收.28亿元,同比增长44%;生物医药产业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14.3%。目前,四大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已超过家,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先锋队”。
“企业是社会的主体、财富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可见企业发展对国家和地方及老百姓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表示,规划中提出了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科学布局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夯实中游产业实力,拓宽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本地产业配套。因此,要优质快速发展好本土企业、吸引全国、全球企业落户湖北武汉。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环境。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作用,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