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服贸观止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举行北
TUhjnbcbe - 2023/4/8 21:51:00

作为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6日,智慧康养高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展区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发展银发经济安享健康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商报社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学术支持。

作为一场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服贸会,旨在打造国内康养产业的风向标性的峰会,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医、研、企”等各界的上百名精英人士。*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领导、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相关行业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以及在养老方面有着先进经验的日本嘉宾同台论道。在行业前沿案例的分享及精彩观点的碰撞中,关于我国智慧康复行业和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年社会抚养比达

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老有所养”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4.1亿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2.64亿,占18.7%。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也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这一基本国情将贯彻整个21世纪,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四大特点。

“去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有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到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也就是国家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的阶段。”据王海东介绍,到年这一比例会达到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年前后,我国的老年人口会达到一个高峰,峰值大概是5个亿,4.87亿左右。“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抚养比会达到,大致是个劳动力要抚养71个老人和32个少年。”

人口老龄化,也同样成为北京市必须面对的市情。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日益加深,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9万人,占比19.6%;预计到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万左右,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在王小娥看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上世纪6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群体逐渐步入老年,老年人口需求格局将发生明显变化。可以说,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景。

作为智慧康养高峰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彭宇在谈及论坛的举办初衷时表示,老年时代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行业趋势,既是国家*策,也是学业界产业界要探讨的话题。现实中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解决的是在适应、融入、面临国家老龄化趋势的时候,怎么把它做得更好。

“任何国家的产业都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任何一个行业目标都不是空中楼阁,都不是靠研讨可以实现的。‘’彭宇希望,能够借助本届论坛探讨出一些好的产业发展路径、产业运行方式以及企业运行方法,以此给予老龄事业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方案。北京商报作为一个专业经济媒体,也将承担起寻找老龄事业真正可持续发展方案的责任。

康养结合四大问题待解

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亿元,预计此后将保持11.48%的年均增长率;到年,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中国老龄协会*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将老龄产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稳定期。据其介绍,人均GDP美元前,老龄产业兼顾社会福利与保障属性,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投入期”,主要表现为相应产品和服务条线的出现,以及独立从业企业的出现,此阶段主要为业态快速发展的准备期,依靠传统行业的能力积淀,主要增加供给的数量,包括企业数量和供给数量。

人均GDP处于-美元之间,老龄产业迈入“成长期”,以人均GDP00美元为关键节点,我国进入业态发展的*金期,“骨干领头企业”的出现成为本阶段的最大特征。李志宏表示,我国人均GDP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老龄产业发展也正处于“成长期”。

在李志宏看来,老龄产业是比较典型的内需型产业,这些产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出基本上完全供国内使用。老龄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内需率直接促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直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为消费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而间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大,形成叠加效应。

与会嘉宾也指出,尽管国内老龄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观,数字文明、健康文明以及代际文明的合力,也推动着老年群体由普通消费升级到品质消费,但现阶段我国老龄产业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表示,从品质消费角度来讲,当前我国老年人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尤为突出,分别是健康消费需求、文娱消费、数字消费和价值消费需求。以国内老龄群体的文娱消费需求为例,高成运指出,伴随着我国50、60后人口进入老龄,老年人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广场舞、大合唱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些老年人的需求,文化养老市场很大,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来填补这一真空。

高成运还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群体有两大价值需求属于抑制状态:一个是利他性价值,二是资源性价值。高成运认为,国内低龄健康的老年群体在实现上述价值方面的愿望较为强烈,这部分老年人在未来有很大潜力成为非常强大的二次就业的创业群体。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则指出,目前国内在“康养结合”方面存在四大问题。首先是整合性服务与部门职能条块化之间的矛盾,即资源整合的问题;二是审批存在堵点;三是医保适老化改革还需更进一步;四是基础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不足。

如何破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策落实

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如何推进“康养结合”?

梁万年提出,康养结合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策落实。落实的举措具体表现为:完善*委*府统筹、卫生健康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社会力量;完善健康养老保障体系;推动保险制度的适老化发展,医保+长户险;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标准体系,实现服务规范化;持续完善管理与评估制度,加强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加强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立老年人身边的“医联体”。

谈及康养结合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从业人员获得感低,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可持续等问题,梁万年建议,可以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加强职业培训与管理,加速培养医养结合人才;推动护理职业市场化发展;做好职业发展相关制度衔接,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健康养老服务;提高待遇,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

在顶层设计方面,李志宏直言,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顶层设计的规划引领,比如:制定老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出台老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编制老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高成运也提出,丰富供给可以促进老年品质消费,建议从七个方面促进老年品质消费。具体来看,一是老年健康教育、评估和照护;二是康养社区综合体;三是全域适老化改造;四是养老服务机器人;五是老年游戏和老年玩具产品;六是新型老年大学;七是老有所为服务平台。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相信老年品质消费必将推动银发经济市场的崛起。”高成运说道。

北京商报卢扬荣蕾

1
查看完整版本: 服贸观止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举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