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的完结,银行信用卡业绩也浮出水面,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受疫情影响,部分线下消费场景受阻、持卡人消费热情降低,令多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出现下滑,且在持卡人收入下降、还款意愿减弱的背景下,信用卡资产质量也有所承压。分析人士预判,下半年宏观景气度将会提升,就业形势、消费环境也将有所好转,预计信用卡不良率走势将有所放缓。
多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现下滑
经历了此前的高速增长,信用卡业务大规模发卡时代早已过去,但各家银行仍在“铆足劲”积极开拓信用卡市场。
从已发卡数量来看,素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信用卡“霸主”低位难以撼动,中报显示,该行累计发卡量接近1.6亿张,排名第一。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发卡量也均超过1亿张,分别为1.39亿张、1.29亿张、1.25亿张。
从新增发卡量来看,邮储银行信用卡年上半年新增发卡.32万张,信用卡结存卡量.65万张,比年末增长7.44%。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上半年信用卡发卡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77万张、.25万张、12.74万张。
虽然开拓市场的步伐从未停滞,但在疫情影响之下,部分线下消费场景受阻,用户消费更趋于理性,也让银行信用业务遭到冲击,从信用卡贷款或透支余额就可看出端倪。六大国有行中,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出现下滑,上半年,工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75亿元,较年末下降约3%;交通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为.66亿元,较年末下降4.73%。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也均较年初下滑,分别为6.52%、2.79%、2.43%。下滑较快的还有无锡银行,该行上半年信用卡贷款余额为1.56亿元,较去年年末降幅高达57.55%。
对此,易观银行分析师王细梅直言,信用卡透支余额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疫情导致个人收入及消费减少,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下降,从而导致信用卡获客及交易量减少、不良率上升。
疫情“冲击波”也让业内对信用卡市场表现不容乐观,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从整个信用卡行业来看,整体应偿余额有所上升,但具体到每家机构而言,又出现了一些分化,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及个人现金流受阻、共债风险继续释放等因素叠加,信用卡资产质量显著承压,一些银行重点采取了“降额风控”策略,在前端获客流程中也更趋谨慎。
不良生成率拐点隐现
在持卡人收入下降、还款能力降低、还款意愿减弱背景下,年上半年,信用卡资产质量也有所承压。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由去年末的2.38%上升至今年上半年末的2.90%;工商银行截至上半年末的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为2.65%,比年末上升0.44个百分点。另外,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99%、1.81%,分别较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17%,比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1.85%,较上年末上升0.50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在中期报告中表示,零售业务受疫情冲击更为直接明显,其中信用卡受疫情和共债风险叠加影响风险快速上升,新生成不良贷款.98亿元,同比增加75.72亿元。同在零售领域发力较猛的平安信用卡不良率则升至2.35%。
区域性中小银行也面临着信用卡不良率抬头压力,例如,上海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84%,较年末增长0.21个百分点;江苏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59%,较年末增长0.25个百分点。
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