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华大基因向世界展
TUhjnbcbe - 2024/3/27 17:33:0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周良成

深圳“5·21”和“6·14”疫情处置“双战双胜”。7月9日,刚从抗疫前线归来的华大基因CEO、华大深圳“火眼”实验室总指挥赵立见接受了读创/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

(图: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读创/深圳商报独家专访。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华大基因因三件事声名鹊起,其一,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篇(1%项目);其二,破译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SARS诊断试剂盒;其三,从去年开始,以基因科技助力抗击新冠疫情。这三个项目赵立见都是全程参与者。他年加入华大基因,成为第一批加入的员工之一,从实验室提取DNA的实习岗位做起,先后历经科研、临床、医学服务等各个技术、管理岗位的历练,于今年6月正式履新,任职华大基因CEO。

“火眼金睛”让病毒无处遁形

年1月25日武汉“封城”当天,华大基因成立抗疫指挥部,由董事长汪建带队大年初一“逆行”武汉。因为华大基因曾参与抗击SARS,他们知道在疫情初期需要什么——“饱和检测”,于是用7天时间在武汉建成了第一个“火眼”实验室。

(图:华大武汉“火眼”实验室。由华大基因供图)

赵立见介绍,“火眼”的寓意是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样识别病毒,从而准确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当时武汉大部分医疗机构日检测通量在例左右,‘火眼’实验室建成后,通量快速提升至日检测1万例,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观。”

目前,“火眼”实验室已经迭代到了4.0版,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包括自动分杯处理系统等,从接收检测样本的一刻起,即可实现样本采集管原管开盖取样,自动化识别样本条码和转板分液,用于后期检测。赵立见说:“这个环节如果单纯依靠人工,通量低且易出错,而且增加感染的风险。除此之外,到后期样本的自动化提取,从原来一次提取96个,变成一次提取个,相当于乘了4,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火眼”实验室刷新核酸检测领域的“深圳速度”

深圳是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0万的国际化超大型城市,深圳也是一座讲究“速度”的城市,这次疫情处置创造了核酸检测领域的“深圳速度”。赵立见告诉记者,从今年5月21号开始,华大基因在深圳设立了三座“火眼”实验室,累计检测通量最高可达每天12万单管,若采取10混1混采技术,每天可以检测万人份。与此同时,华大广州“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日通量扩增至21万单管,若采取10混1混采技术,每日最高检测近万人份核酸检测样本,创造单日检测“峰值”。

(图: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读创/深圳商报独家专访。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近期,针对河南出现的疫情,8月6日凌晨,第一辆运送“火眼”实验室物资的车辆抵达新乡平原体育中心,24小时内完成了日检测通量最高10万单管“火眼”实验室的建设。而一年前,10万单管的北京大兴“火眼”实验室的搭建则用了3天,速度被再次刷新。“华大的新冠检测产品已覆盖全球超过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超过80个,分布在全球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健康做出积极贡献。‘火眼’实验室相当于是疫情防控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整体输出。”赵立见道。

刷新病毒基因测序的“深圳速度”:从6个月到2周

2年年底广东SARS爆发,当年中国没有高通量测序仪,一直到3年的4月才破译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耗时6个月。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华大基因从拿到样本,到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前后仅用时两周。在世界面前,刷新了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的“深圳速度”。

赵立见透露,这得益于华大基因的“秘密武器”——华大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测序仪。目前,全世界能生产基因测序仪的公司分别来自三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而能量产临床应用级别测序仪的只有中国和美国。“年12月底,我们拿医院送来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标本,我们第一时间完成了这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随后我们第一时间完成了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工作。”赵立见道。

(图:深圳国家基因库。由华大基因供图)

华大基因与深圳在创新方面互相成就

华大集团年在北京创立,7年4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成立,开启了华大基因的深圳时间。赵立见对记者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创新的土壤是华大立足深圳、扎根深圳最核心的原因。7年华大集团落户深圳时,成立了一个二级事业单位,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后面又改名叫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这就给予了一个创新的载体,允许我们在这个载体内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优势。”

(图:华大基因上市现场。由华大基因供图)

年的7月14日,华大集团下属子公司华大基因作为“基因测序第一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全球率先实现从0到1

在过去的数年,资本市场多用“基因测序龙头”来描述华大基因,实际上,华大基因的业务不仅局限于“基因测序”。目前,华大基因的业务涵盖当前精准医学的主要应用,包括妇幼健康、肿瘤防控、病原感染检测等领域。赵立见称,华大基因从年开始,陆续研发的一系列的基因组学的检测项目,都开始逐渐的进入到临床,其中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0到1的突破。

据统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高达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高达1/~1/,患儿表现为明显的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传统的孕妇产前筛查是做血清学筛查,检出率在60%~70%之间,同时还有极高的假阳性率;筛查后,认为是高风险的孕妇,医院进行羊水穿刺,或是脐血穿刺。

(图: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读创/深圳商报独家专访。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赵立见介绍:“穿刺是一个创伤性的介入,相当于一个小手术,它会让孕妇产生很大的焦虑,另外有一定的宫内感染和流产的风险。”而华大基因于8年率先成功研发出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解决了这一临床问题,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中的游离DNA,评估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的风险。该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9%,显著优于传统的唐氏血清学筛查,是目前全球公认最为领先的产前筛查技术。

赵立见分析,现在我国相继放开“二孩”、“三孩”政策,这意味着社会将出现更多高龄产妇。“唐氏综合征这种疾病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会大幅的提高,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基本上都被列为了高风险的孕妇。如果怀孕的年龄到42周岁,那么胎儿罹患这种疾病的发生率接近1/45。”

“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年,深圳市卫健委正式发文,把它变成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深圳的每一个孕妇都可以免费享受到这项检测。深圳市卫健委数据显示,过去8年,在深圳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从原来覆盖5%左右的孕妇,到去年能够覆盖接近80%的孕妇。随着技术的普遍的应用,年的3.49/万下降到年的0.76/万。

(图: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读创/深圳商报独家专访。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这十年来,赵立见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先后于深圳、长沙、武汉、河北等省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实现了基因技术普惠于民。而河北省卫生健康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华大负责开展全省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检测,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面采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出生缺陷防控的省份。“华大基因一直致力于通过研发投入、技术升级、政府指导、民生发力将基因检测技术惠及人人,满足民生需求,实现基因科技够造福人类。”

研发人员超过总人数的1/6

年,华大基因新增获授权专利58项,新增专利申请83项。截至年底,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项,软件著作权共计项。截至年末,公司累计参与发表1,篇文章(其中SCI1,篇,CNNS篇),累计影响因子为12,.8。

(图: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读创/深圳商报独家专访。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根据华大基因年报,其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33%至6.36亿元。赵立见表示,华大非常重视研发,尤其是非常重视源头创新。赵立见表示:“年,公司研发人员大概占到总人数的19%,近年来研发投入金额平均占到了整体收入的近10%。另外,我们人才的培养、引进也是非常的重视,尤其是国际化背景的硕士、博士。”

专家:华大基因创新指数位列全国第40位深圳第3位

当被问及华大基因创新的原动力何来时,赵立见回答道:“因为华大是为了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而成立的,我们自认为是生的伟大,所以我们始终把‘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作为我们唯一的大目标。”谈及公司未来的愿景,赵立见表示,除了一如既往的加大基础科研之外,华大基因还会在妇幼健康、肿瘤防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等领域做进一步的研发投入。“年华大基因的核心主题是,成为创新科技的标志,引领行业的标准,以及造福民生的标杆。”

(图: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读创/深圳商报独家专访。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浙江大学校学术委员委员、管理学院教授、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郭斌在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经过大数据测评,华大基因创新指数综合得分65.84分,位列全国第40位,深圳第3位。“这得益于华大基因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强度、专利规模、技术效率、商业模式等创新指标名列前茅,这从侧面揭示了未来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图: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周良成采访华大基因CEO赵立见。读创/深圳商报摄影记者刘文英摄)

据介绍,这次上榜“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强”的深圳公司共有39家。其中6家为生物医药公司,占上榜数量的15%,涵盖高通量核酸检测、疫苗和药物研发、病毒基因组测序、呼吸机生产、医疗机器人等多个领域。郭斌分析,去年以来,深圳的生物医药公司在技术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创新案例精彩纷呈。“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研发方面非常注重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来对技术、产品进行迭代和更新,在生物医药领域科研方面体现了‘深圳速度’,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深圳力量’。”郭斌道。

审读:孙世建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上市公司创新密码华大基因向世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