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路上越走越宽广 贵阳市大学生村官成长纪实
过去,被称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后大都选择留在了繁华的城市。现如今,大学生们甘愿扎根农村,把青春和才情洒在基层。
自2006年以来,贵阳市共选聘78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他们犹如一粒粒“金种子”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不断地成长、成才,逐渐成长为贵阳市新时期新
农村建设路上的一支“生力*”。
选择当“村官”无怨无悔
“选择当‘村官’,我无怨无悔!”花溪区黔陶乡半坡村主任助理王志祥用简单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他一年多来的真切感受。据王志祥介绍,最初选择到农村工作可以说是为了缓解就业,然而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时,逐渐爱上了这片热土。尤其是组织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老百姓的纯朴善良,让他下定了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决心。
如果说一次的选择或许是一时的热情,那么,当再次面临选择,是否还能做到始终如一呢?修文县六广镇青龙村*支部书记李星潞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3年前,刚走出校门的李星潞选择了“村官”路,选聘期满,他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了一名警察。在临走告别时,他向青龙村的老百姓说了一句话,“如果大家需要,我会随时回来。”
2009年初,青龙村支部书记出现空缺,镇*委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村民们对李星潞的呼声很高。当镇*委向他征求意见,拟将其作为后备人选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毅然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在被问及为何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农村时,他只是淡淡地说:“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
据了解,贵阳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关爱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有的乡(镇)建立了“传、帮、带”联系机制,让乡(镇)*委班子成员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传授基层工作经验;让选调生与其结对,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让老“村官”带着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有的还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之家”,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建立“村官”QQ群,方便“村官”之间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