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天生丽质是深圳城市与文明远集
TUhjnbcbe - 2024/8/17 21:33:00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聂灿/文李博/图

城市是人的聚集体,文化是城市的精神根基,观念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从占据观念高地、服务文化建设的理念出发,24日下午,由中国版权协会、中信出版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远集坊”深圳专场论坛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召开。

值此深圳读书月期间,全国出版、文化界专家学者汇聚鹏城,围绕“城市与文明”相关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我国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据悉,这也是“远集坊”论坛首次走出北京,第一次来到深圳。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楚宏等出席活动。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军担任主持。活动通过网易、搜狐等数家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上线观看量近百万人次。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

阎晓宏表示,深圳是一个非常年轻、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宜居城市,最近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足以说明文明要重视当下对城市的塑造。应该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缩影,更是一个高地、一个示范,特别是深圳读书月、云上文博会等文化领域的建设成果和经验,为疫情常态化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明丽的色彩,为此,面向未来的深圳,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城市与文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军

论坛中,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文化学者、文创投资人、《中国传统色》作者郭浩,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可石分别带来了“博物馆与城市”“中国传统色与城市色彩”“城市文化与创新设计”三场精彩的主题演讲。

“博物馆是城市的精神归依,从传统中去认识中华之美”

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

陈履生认为,博物馆是城市的精神归依、城市的地标,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客厅,城市文化的万花筒,更是“城市的眼睛”,“博物馆是城市实力的见证。在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博物馆都能见证国家和城市的实力。作为新兴的大都市,深圳的博物馆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只有哪一天深圳有了博物馆的群落,有了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那一天,深圳一定是国际大都市。

文化学者、文创投资人、《中国传统色》作者郭浩

郭浩以诗歌开篇,以乡村男孩“一万种绿色”的故事结尾。在他看来,传统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甚至是一个被遗忘掉的话题,“我前后翻了近部中国古籍,还有将近部文献,想通过《中国传统色》一书和读者分享,一起去体会中国传统色彩之美,或许它能打动你的心。”

郭浩认为,中国传统色彩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华美学比喻成一个大厦,色彩可能是基石,或者是一个方便门。通过这扇门,我发现中华美学有语境和独特之处,首先,中国色彩美学是精致和微妙;其次,传统色美学之诗意曼妙,色彩来自于我们的大自然、天地万物、衣食住行、建筑,也来自于我们的想象;此外,传统色美学之贵气和隽妙,中国的色彩美学有一种丰饶之美。”

“建筑代表了城市未来的文化导向”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可石

陈可石则以一种对话的心态,谈谈他对深圳的建议。他认为,深圳目前处在“对标”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后来者,对标很重要。我们对大湾区的国际坐标有一个对标的,在文化、建筑上面都需要对标,我们不止是对标形式,要对标后面的精神。”

每个建筑代表了城市未来的文化导向,文化的特征。陈可石感慨地说:“我一直觉得深圳是天生丽质,整个朝向是坐北朝南,我们有公里长的海岸线。我去年在政协提了一个提案‘全球最美海岸线’——是有这个可能的。”

深圳的文化是什么?陈可石认为,是海洋,是海上的深圳,是海洋文化,“文化是城市最后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把海洋文化这个大旗竖起来。海洋文化是深圳最大的城市特征,我们希望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到那个时候,如果我们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肯定是一流的城市,我们应该问鼎成为榜样之城。”

据悉,“远集坊”是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国家版权创新基地承办,于年正式搭建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推出的系列讲坛活动秉承“碰撞思想火花,汇集八方智慧”的理念,长期邀请人文、社科、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努力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四十余期,阎崇年、王文章、雷军、柳斌杰、郑渊洁、罗振宇、王蒙等70余位嘉宾先后在“远集坊”登台开讲,通过“小讲座”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大传播”。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生丽质是深圳城市与文明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