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建党周年,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每日商报,推出“匠心如琢,百年传承——致敬技能大师”特别策划,讲述百位技能大师的匠心故事。
近年来,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由一大批掌握绝技绝活的技能大师领衔担纲,全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全市上下联手、各行各业联动、技术技能连接,以大师为龙头、以团队为单位、以项目为平台,紧盯前沿技术、面向行业企业、立足生产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创新、技能攻关和技艺传承活动,有效实现了政府引导力、企业主体力、人才生产力的“三力合一”。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省级48家,市级家,区(县、市)级家,累计培训职工9.5万余人次。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2.7万余人,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96亿元。
邱云——开拓创新手艺为王
单位:杭州华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能:钳工技师
成果: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浙江省杰出职工金锤奖获得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杭州市首席技师,杭州市“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杭州市人大代表。“邱云螺旋刀快速修复法”被评为杭州市绝技绝活。
从生产一线的维修工到技能大师,邱云花了13年时间。
那是年,还不满20周岁的邱云,刚从技工学校毕业,从机修工学徒做起。此时的华旺彼时称杭州锦江集团,穿上印着厂名的工作服,邱云分外自豪,下班也不脱。为了让技术尽快成熟,他每天跟师傅讨活干、抢活干,还利用午休时间偷偷练电焊。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练、开拓创新,成了他工作状态的标签。
十几年生产一线的工作磨练,让邱云成为钳工界的“行家里手”。
与此密不可分的还有邱云的天道酬勤。邱云的成长常常来自跟自己的较劲,这股劲贯穿了他18年的职业生涯。每当遇到机器修不好或者问题找不到,他就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有时是“修不好就不吃中饭”,有时是“毛病找不到就不下班”。这种状态下的邱云浑然忘我,专注力倍增。邱云写在给女儿的一封信里,他说,“成长路上定有很多挫折,你不要怨天尤人,要懂得天道勤酬。想要幸福,必须努力奋斗!”
作为造纸行业,杭州华旺纸业集团有着世界一流的造纸设备。但是进口设备虽先进,磨损或产生故障后的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却是国产设备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为了节省维修成本,邱云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查看各类技术资料,自学“啃下”了机械类、焊工类等几十本专业书籍。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他常常会在维修现场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凭着一股钻劲和拼劲,邱云带领他的工作团队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中,顺利完成了对多台设备进行近百次技术攻关和改造创新,且使用效果和质量远远超过进口设备,他所研发的高效节能冷凝水控制箱制作方法有效抑制冷凝水的控制箱,彻底解决压光段冷凝水聚集难题。因为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适用性广等特点,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自己有技术不算能干,要把好技术交流给别人,带动一个团队进步才重要。”邱云说。
除了给自己的工作团队和同事们授课进行技能培训,邱云每年都在公司组织技能比武,调动起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工作团队的凝聚力。年至今,邱云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公司带徒28人,其中团队成员5人,在公司培养初级工5人,中级工19人,高级工1人,技师1人。同时,邱云还担任临安区人社局、安监局及各技能鉴定站技能培训教师和考评员,给多家企业进行技能授课,培训余人次。
资源:杭州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