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读创诵读疫情防控下的深圳牛作者唐晓
TUhjnbcbe - 2025/4/20 17:42:00
雷安萍出诊时间 http://www.ykhongye.com/

在文字中相遇

在声音中相知

敬请收听读创/深圳商报“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读创/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

▲点击小三角收听

疫情防控下的深圳“牛”

作者:唐晓亮

今年元月底,我到深圳的笫二天就应邀去观看了在“平安大厦”举办的“深圳牛画展”。此次画展展出的各种水墨牛是史培秀先生精心创作的,旨在表现深圳人牛一样的闯劲、韧性、品格与精神。

▲作者(右)与画家史培秀在“深圳牛”一带一路原创艺术展现场。

深圳人的确挺“牛”,改革开放前这里还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口,GDP位居全国第三的一线大都市。

四十余年前,深圳人就响亮地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囗号,“三天一层楼”是深圳的高速度。深圳人的生活节奏诚然是快速的,不论大街、小巷,我所看到的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不是在慢步,而是在疾走、奔跑。

▲史培秀画作

深圳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奇迹,曾经感动和激励着无数国人。因此,市委广场上那尊硕大的雕塑——“拓荒牛”,备受世人瞩目,深得深圳人的喜爱与青睐。因为她不仅是一尊艺术雕塑,而且是一道亮丽风景,更是一种拼搏精神,是深圳市的标志和深圳人品格的象征。

众所周知,牛有许多优秀的品质,譬如勤劳、实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牛只食草不食肉,生活简单朴素;牛默默耕耘,埋头苦干,不怕苦不叫累。牛不但能耘田,而且会产奶,只知付出不求回报。所以,鲁迅先生曾经以牛自喻:“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牛奶、血。”

我虽然在深圳生活的时间不长,可深圳人牛一般的活力、勤勉、强劲、韧性,我都感受到了,由衷地感觉感受到了。尤其最近,处于疫情防控的困厄时期,深圳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自律、镇定、团结、奉献尤为可贵,令人感动。车站、地铁、公交、机场,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精心管护下,所有旅客都按规定密切配合、乘车登机,秩序井然,毫无零乱。小区道口,居民楼下,岗哨民警24小时轮班值守、所有进出人员都要出示“通行证”,并按要求测量体温、扫码打卡、一个不漏。每隔数百米就设有一个核酸检测点,大批医护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日夜奋战在抗疫防控第一线。

为了动态清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更有效地管控疫情,市内公交、地铁全部停运,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关门大吉”。但是,“停运不停工,关门不歇业。”无数外卖人员、快递小哥带着被子在车站门外、地铁道口打起了地铺;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居然把电脑搬回家里、居家办公……为此,有人说:“人家防疫是为了保命,深圳人防疫却是为了保工作保生活。”足见深圳“牛”有多么拼了。

这就是具有牛性,像牛一样勇敢奋进、自我加压、不屈不挠的深圳人;这就是我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的深圳“牛”。

唐晓亮,散文作家,至今已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散文选刊》《清明》《四川文学》《大时代文学》《安徽文学》《新民晚报》《安徽日报》等全国多家地市级以上的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多万字,其中散文《山水皖南》入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获得省级报刊创作奖数次,出版作品集《笔墨情缘》《四色泾川》《天窗》《江南风韵》等多部,《安徽日报》《雨花》杂志等十多家省市级报刊曾予专题评论和介绍。

审读:喻方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创诵读疫情防控下的深圳牛作者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