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59年前,新中国第一个三自水电站在杭
TUhjnbcbe - 2025/4/29 18:03:00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历史时刻

新安江水电站是为解决长三角的电力供需矛盾,国内首个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年秋,国家开始新安江水力资源勘测调查;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新安江水电站工程提前列入“一五”计划,同年8月,电站准备工程动工,次年4月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年4月,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内首个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水电站竣工。同年,由新安江经杭州至上海西郊变电所的全省第一条千伏输电线路建成,使其成为构建浙江电网与连接华东电网的主要骨架。

杭州人的光明之路星光熠熠,从微光点点到万家灯火,新安江水电站只是漫长历史脉络中的一环。

攻坚克难

发挥中国人的智慧

钱塘江流域北源发于安徽黄山,进入浙江后经淳安和遂安两县,到达建德。建德西面有个铜官峡谷,从铜官峡谷到安徽歙县的多公里,在此处形成了米的落差,这种落差有利于建设大型水库。在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的助力下,新安江水电站选址于此。

新安江水电站宣传管理专责吕志峰的父亲曾就参与过水电站建设,他自己在就业时也选择继续服务水电站,现在是水电站里的老职工了。年左右的时候,机缘巧合下他开始接触新安江水电站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多年下来,他对水电站的认识甚至多于对自己的认识,对当年发生的故事也信手拈来。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需要将起重量为20吨的缆索起重机拉到山顶,没有路,都是悬崖峭壁。”吕志峰指着新安江水电站展览馆中的一幅照片介绍道,当时德国专家为此画了一个计划图,说要先修路、搬运,再安装调试,预估需要八个月时间。接到任务的工人师傅史荣福不信这个邪,不服气地说八个月我们都发电了。之后他采取中国人的“土办法”,把设备能拆的尽量拆成小的,然后用滚棒、葫芦,拖、拽,最终四个月就完工了,德国专家知晓后,为中国人的方法竖起了大拇指。有了机械装备,坝体和厂房混凝土浇筑就可以采用机械化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程。

史荣福这样的“中国智慧”在水电站施工过程中还有不少。劳模潜水员姚新根,为增快围堰建设速度,开创性地提出将木笼分爿沉放,再加高加宽的新方法,将原本一天只能装一只的速度提升至日沉放六只。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五年的工程三年就完成,并且投资省、速度快、质量好、效益大。年新安江水电站获全国科学大会的科技成果奖,今年4月12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和人才。

近年来,新安江水电站在发电基础上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副总工程师赵新华介绍道,“新安江水电站从水库的角度来说是个多年调节水库,调节性能强,是华东电力系统主要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电源。此外,在钱塘江流域的防洪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生态有很大好处。”

砥砺奋进

点亮杭州人的夜晚

改革的春风拂过全国,杭州经济快速复苏并崛起,经济总量从全国中等水平逐步上升至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南翼中心,对于经济的增长,电力触觉颇为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全市电力用户数从年仅2.2万户,到年的不到15万户,如今已接近万户;年人均综合用电量从年8.52千瓦时,到年.1千瓦时,现在,在人口超过0万的杭州,人均用电已接近千瓦时。

新安江水电站带来的灯火点亮了杭城追溯光明七十载中的一抹星辰。70年来,杭州城从寒若晨星到万家灯火,从微光点映到星光灿烂,光亮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这背后令无数电力人前赴后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杭州电网负荷、变电容量就以平均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电网最高负荷从年的万千瓦到今年突破万千瓦,增长16倍;变电容量从年的万千伏安到现在的万千伏安,增长29倍;全社会用电量从年的50亿千瓦时增长到现在近亿千瓦时,增长16倍。

通讯员余敬基刘昕宇李相磊

商报见习记者祝芷媛

图片由新安江水电站提供

值班编辑:陈皮皮

1
查看完整版本: 59年前,新中国第一个三自水电站在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