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南山二实科学课真奇妙,学生两眼闪亮脑洞大
TUhjnbcbe - 2025/7/30 18:50:00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包力通讯员高增荣/文尚维强/图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展现教师风采,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近日,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开展科学公开课展示活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挖掘重、难点,积极探索不同的讲授方式,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体现在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也体现在要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通过学科间整合的形式,实现学科联动,促进儿童的完整发展。

陈灵芝老师的公开课是《影长的四季变化》。太阳光、影子、白天、黑夜,学生日常熟悉。日晷、圭表、四季变化、北回归线、极夜、极昼,学生建立空间模型后,消除疑惑式的去理解。当讲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结合起来计算地球的周长时,学生就开始云里雾里,似懂非懂。老师一讲50分之一、相距公里、约公里,学生两眼闪亮都明白了。再一说,如何算角,要根据标高和影,运用三角函数,学生“秒懂”后做科学家的豪迈感瞬间附体。课堂小结时,学生通过模仿阳光的不同高度结合记录影子的长度明白了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高增荣老师的公开课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从整体认知到局部研究,逐步加深学生对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建立鼓膜的简单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切身实际地研究鼓膜的作用,最终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往往是相对应的。此外,本课也是“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验证与强化。

围绕“认识耳朵的结构”这一目标,设计了3个活动。首先是观察耳朵的结构图,了解人耳朵的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测人耳朵各部分的功能;第二个活动是用“纸喇叭”模拟耳廓,用纸卷一个“喇叭”,把自然状态下听到的声音和用纸卷“喇叭”听到的声音进行比较,感受耳廓在收集声音中起到的作用;第三个活动是模拟鼓膜的振动,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弹性的组织,在实验中用薄橡胶来模拟鼓膜。学生通过观察橡皮膜的振动,认识鼓膜的特点,推测人耳朵鼓膜的作用,这个活动是利用模型对科学问题做出解释。

黄德报老师的公开课是《时间在流逝》。时间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时间的踪迹遍布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是先通过利用计时器的倒计时功能,让学生直接见到时间在一秒接一秒的流逝,让学生注意到时间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对计时工具的发展史进行学习,从古人利用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到认识古人的计时工具,并让学生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初步认识到可以用来计时的事物,其变化都具有规律性。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并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黎伟平老师展示的四年级《测量肺活量》一课,以两位学生比赛一口气吹动风杯的时间长短引入,再组织全体学生吹动纸条来体验肺活量,教师利用视频讲述测量肺活量的方法,边示范边提示学生在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学生在分组测量肺活量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大家相互帮助、轮流操作,比较准确地测量出了各自的肺活量。最后,教师组织将自己的肺活量与国家年四年级学生肺活量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呼吸与健康所学知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多吹气等方式可以提高肺活量。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过体验、测量、对比、研讨,对肺活量的测量和提高肺活量的方法有了科学的认识,也为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肺活量,为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南山二实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课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科学态度。

审读:孙世建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山二实科学课真奇妙,学生两眼闪亮脑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