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ingMicro-history:EthnographicResearchontheChangesofRuralPeople’sEducationalConcepts
——TakingVillageMintheNorthofJiangsuProvinceasaCaseStudy
汤美娟,江苏南通人,教育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乡村民众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地方性教育知识,深入其内里能够重现被宏大叙事模式所遮蔽的底层思维,还原现代教育观念在乡村社会传播过程的历史复杂性。通过对苏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在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教育观念及其理性思维以学校为枢纽在乡村社会扩散,并与以务实求验为思维逻辑的乡村民众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复杂的历史性互动。由于社会情境及教育地位的变迁,这一互动史呈现出阶段性断裂,展现了乡村教育观念变迁的“小历史”。
乡村民众;现代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民族志研究
伴随着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改革,中国乡村教育观念也历经着历史的变迁。对于该历史变迁的图景,乡村教育研究者们习惯于从国家*策或研究者的体系化教育观念来进行书写。可以说,立足于精英视角的宏大叙事模式垄断了乡村教育观念变迁的历史书写,以此为基础所书写的“大历史”几乎成为乡村教育观念变迁的唯一故事。乡村民众作为乡村社会的底层,被视为不思的群体。他们的教育观念被掩埋于宏大叙事模式所讲述的“大历史”之下,无人知觉。
实际上,长期的乡土生活已形塑了乡村民众独特的思维逻辑及教育观念,这是乡村社会地方性知识的一部分,乡村民众是独立的思维主体。在乡村教育现代化改革伊始,面对作为超地方知识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进入,乡村民众传统教育观念并非被动退出,而是会主动地对其进行再解释或重构。现代教育观念在乡村社会的传播和再生产始终伴随着与乡村民众传统教育观念的互动。这样,从底层乡村民众的视界讲述现代教育观念在乡村社会的渗透和传播,将能够构筑一幅不同于“大历史”的“小历史”图景。因此,从顶层潜入底层,凭借微观叙事模式,书写乡村教育观念变迁的“小历史”,成为本文的研究诉求。为此,本研究选择以苏北M村为研究个案。年在顺利进入研究现场后,研究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资料的收集。一方面,为深入乡村民众教育观念的内里,挖掘其中的思维逻辑,研究者以年龄为依据选择了56位民众进行了深入访谈,每个访谈对象进行两次及以上的访谈,每次访谈持续1—2小时。同时,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研究者还通过对M村民众的访谈获得有关M村生活、学校教育以及M村孩子校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求全面展现该村民众的生活背景。另一方面,为了解现代教育观念在M村的嵌入及扩散历程,研究者通过查阅如皋县教育志、白蒲镇志(清代姚春鹏编)和新编白蒲镇志(秦镜泽等编),收集了县镇教育*策文本,并通过学校网页获得了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文献资料。在第一阶段田野调查结束后,研究者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明确有待深入和补充的研究资料,并于年再次进入研究现场对研究资料进行了补充。最终通过对研究资料的编码和分析,研究者在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了M村民众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及其对现代教育观念的解释和重构,从底层乡村民众的视角书写了该村教育观念变迁60余年的历史。
一、两种教育观念:务实求验与理性
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它标志着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的开启,现代教育观念开始形成并在社会中蔓延。然而,这却未能触及M村。直至年,现代教育观念方进入该村。不过,此前的M村并非教育文化的空白地,处于社会底层的该村民众对教育也并非毫无思考。他们虽不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不关心教育的理论诠释,但他们每个人都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至乡村的本土教育“知识”的建构中。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该村民众在解放前便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观念传统。具体而言,他们视手艺人为理想人的典范,坚信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也即学手艺可以助其在土地之外寻得另一个生存之道,以弥补“年份”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学一门手艺,这便是出人头地了。相较而言,读书并不具有如今其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在M村人看来,识字固然是好,不识字也无关紧要。‘不识字也能活到老’‘识字不能当饭吃’等是他们不让子女读书的理由。”当然他们也认为能读书是件好事,“识字三分巧”是其对教育作用的认知。识字“巧”在哪里呢?M村民众给出了以下解释:识字的人会记账、会写名字和日期;识字的人会算术,在村里生活不会被骗;识字之后能帮别人经营店铺、帮别人写东西、懂处世等。可见,该村民众对教育的期待较低,对更为具体的教育问题,如子女的学习情况、如何教育子女等,缺乏自觉的思考。“闭塞眼睛捉麻雀”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式。他们无法对子女做出自觉的教育行动。
对于M村教育观念的传统,我们不应该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标准简单而暴力地将其斥为落后的,而应深入其内里进行理解。曼海姆在构筑其知识社会学体系时指出:“只有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单个人才从自身中创造出我们归因于他的说话和思维的方式。他使用他的群体的语言;他按他的群体的思维方式思维。”在此意义上,我们可将M村民众的传统教育观念视为一种内含底层乡村民众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观念体系。这一思维方式决定了此教育观念体系的特征及合理性,构成了其结构的限制。因此,深入该村民众中,对其教育观念进行深入剖析,使其思维方式得以展现,将能够使我们真正地理解其观念。
深入M村民众教育观念传统的内里,我们发现,务实求验有机结合了两个具有乡土特色的要素:“务实”和“求验”。前者指的是乡村民众以自身生活的实际需要、是否有利于自身生活作为出发点,其思维具有明显的“务实事”“经世致用”的特征。它建立于“生存—吃饭”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