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报就像做人一样,人要有人品,报要有报品”
作者|墨林
来源|媒通研究院
11月13日,成都传媒集团*委委员、成都商报社总编辑陈海泉转任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的消息在传媒圈传开。11月14日出版的成都商报上,总编辑名字已经换成了李少*。据悉,李少*曾担任成都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成都商报》年创刊,坚持“权威、公信、主流”的办报方向,长期坚持出品大容量、高密度、新形式的新闻资讯,是一张深受读者尊重和喜爱的畅销日报。起步阶段的成都商报曾聚集了一大批怀抱新闻理想的年轻人,他们不在乎编制,手捧“泥饭碗”。
陈海泉就是当年的干将之一。资料显示,他年6月26日入职成都商报社,从普通记者做起,在该报深耕20余年,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从业期间,他文华笔畅、才思敏捷,曾于年获突出贡献人才称号,于年获评四川省新闻出版行业领*人才。
在报社内部,员工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海总”。
作为成都商报的“老人”,“海总”为人亲和豁朗,骨子里有一股向死而生的执拗劲头,他曾说“我们不用编制的原因是觉得大家必须同甘共苦”;作为报界“少帅”,他则充满智慧和勇气,主张鲜明有力,坚守原则,指出“做报就像做人一样,人要有人品,报要有报品”“报纸仍在融合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依然扮演着商报系的根基角色”……
人皆说纸媒沉沦,但总有一些纸媒生如夏花,成都商报无疑是其中之一。
近两年,在“海总”的全力操盘下,新闻纸与移动端双剑合璧、联袂以行,让成都商报这块“金字招牌”超越时势进入到最好的时代。如今,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谈资等已在新媒体资讯市场各有一片席位,区域性社群聚合集群的影响力也日渐突出。
据陈海泉介绍,也是从年起,《成都商报》定位为都市报,或者叫市民生活报,主打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年,由于都市报风格转型的需要,又重新定位为“主流大报”。作为中国综合性日报走向真正的新闻纸的一个典型,成都商报在创新新闻理念、坚持传媒大众化、坚持管理市场化、整合资源、扩张新事业平台等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列。
本世纪以来,《成都商报》不仅内容做得扎实,日渐成为一张“有阅读价值的报纸”,广告经营也令人印象最深刻。《新周刊》曾将《成都商报》评价为“最会经营的报纸”。年,该报单张报纸广告收入突破10亿,成为全国都市报中率先进入10亿俱乐部的报纸之一;年广告收入达到12亿元;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
接下来,在融媒改革的浪潮之中,成都商报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陈海泉也将打点行囊重新出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祝成都商报和“海总”的新闻事业各有所成,越来越好。
我们只送配得上您真知灼见的礼物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赞助提供)
(荐语:鲜活的职场场景,真实的成长机会)
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选出两位读者,各送出《高效工作》一本;获奖名单将在明日推文中一并公布,请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