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WILSON
“人类必须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创造自己的历史”
这引号里的内容是第二章的题目,之所以选择它,往往历史和理念能够全面和简洁地点明瑞吉欧的精华与不同之处。因此,分析与解读可以按照历史、理念、基本原则的框架分别阐述。比如瑞吉欧的历史尖锐地指出没有斗争就没有瑞吉欧;比如理念建立在对理论的适度怀疑,成效是严格依据实践的检验;比如基本现实原则紧密围绕在“以相互关系为基础的教育”中,因为社会民主中的冷漠、疏离和暴力需要改变。
再进一步尝试将三者建立某种联系,比如历史、原则、理念对应为瑞吉欧的昨天、今天、明天。瑞吉欧的创立者们不甘于平庸,积极参与,创造了历史,但他们并不满足,直面现实中的若干问题,这些违背教育价值确实普遍存在的事或观念,却坚定了瑞吉欧的前进决心。走在没有可以借鉴的,甚至是独行摸索的道路上,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立足在实践的检验基础上理论的反思和引导。有必要指出的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展与成长,绝不能被教育所束缚,要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和回应。
学习到了这里,是不是就够了?或许基于本土实践补充若干点评和建议,或许进行理论上的建构与探讨。我总觉得不够味,总觉得还缺少某种有生命力的触发我真正行动的那些“兴奋点”。
我的困惑在哪里?我到底需要什么?只有把这些与《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进行互动,那些“兴奋点”才能被我所敏锐地感知。
“创造历史的起点是改变儿童的命运”,是我们努力地教吗?还是尊重儿童的合法权利,向儿童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不急于表态,或者回答。真正首要的我们应该去观察和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就像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样:“让我们再离孩子近一点,观察并加入他的探险。这不只是他自己的,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希望”。
基于这个想法,再回过头来看看马来古奇观察到幼儿哪些学习现象和特征。
1.“每一位幼儿都是主角,要维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2.“这些知识和概念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协商、思考及表达的种种经验中”;
3.“想要跟同伴一起成长、想要获得控制感、被理解、体验惊讶、与他人形成情感联接、在嬉戏中赶走不安与恐惧”;
4.“即使再年幼的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
5.“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游戏中所获得的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体验到了团队经验。这种体验对孩子诸多方面发展都有积极的潜在作用”;
6.“幼儿在各种情景中与其他人建立丰富的联系,以此获得学习经验”;
7.“幼儿的学习并不会在教师教授后自动发生,大部分是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动手操作获得的结果”;
8.“在任何一个情境下,幼儿自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或形成思考的方法或感觉的策略”;
9.“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特征便是对未知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会随着年龄而减弱。如果这一阶段的好奇被压制,则在后续的发展中很难再将其唤醒”;
10.“当幼儿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回顾的时候,他们变得更好奇、更感兴趣、更有信心”;
11.“幼儿并没有一味地执著于他们自己的想法,而是不断建构并修正观念,幼儿乐于探索、发现、改变他们的观点,喜欢以各种形式与意义来转变自己”;
12.“他们自己能够通过计划、想法整合、抽象概念等心智过程,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生发出意义”;
13.“幼儿已经掌握的技能和好奇的本性会使之对更高的认识水平产生期待,并准备好跨越这一差距”;
14.“当幼儿从一种符号语言到另一种象征语言时,它们会发现每一个转换过程都能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15.“当我们观察幼儿相互协作时,我们注意到一个规则:幼儿会尽全力维持情况的稳定和持续进行”。
我尽力全部列出的这些:有的指向学习的过程;有的指向学习的结果;有的指向学习的内容;也有的是指向学习的能力,甚至于有的可以多重解读。因此仅仅罗列出这些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的是更强烈的“敏感性”,需要的是突破“幼儿园只是为了小学教育做准备”的观念与做法。
在面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在面对社会的挑战中,我们知道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