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商报头版报道了陕西诗词学会动态,专程对中华诗词学会郑欣淼会长和陕西诗词学会孟建国会长进行了采访,对学会任用90后年轻人为副会长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是报道全文。
后的他们把生活写进古典诗词在唐诗的故乡陕西,诗人一直是奠定西安这座城市人文气质的关键,毕竟我们从唐诗里了解了一个盛唐。而在今天,你留意过身边的诗人吗?日前,华商报记者在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会领导班子换届之际,走近创作古典诗词的诗人群体,尤其有一群90后,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古典诗词发生了奇妙的融合。
“夕阳影里春如酒,醉踏单车缓缓归。”“镜中面目真油腻,粉饰千般亦枉然。”“作事岂能如作秀,加班原不为加薪。”这些诗句是不是读起来有点意思?用古体诗的形式来表达当下的生活,比新诗多了些韵味,比拟古的旧体诗又多了新的韵致。
这些诗句出自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的90后王彦龙,西北大学古典文学硕士。陕西省诗词学会日前举行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领导班子换届,王彦龙刚刚当选副会长。用会长孟建国的话来说,“选出这么年轻的副会长,在全国都是破天荒的”。
陕西青年诗词起步较晚
“我可不想出名,默默做点工作就好。”华商报记者联系到王彦龙时,他的第一反应如是。陕西省诗词学会原本有大学生工作部,去年成立青春诗社,将西安十几个大学的学生诗社组织起来,由大学生自己管理,诗词学会进行经费支持。王彦龙在学习工作之余,就组织诗友活动。
“青春诗社聚集了陕西省内十余所高校的数百名青年诗友,活动包括每日抄诗、诗词朗诵与吟诵、线下诗词知识讲座、线上知识竞赛、聘请指导老师为学员评诗改诗等。”不过王彦龙也说,陕西青年诗词起步较晚,与北上广等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读诗、写诗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电视、电影、网游、微博、
——郑欣淼解析古典诗词之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不仅是指中国诗歌传统的源远流长,诗歌遗产丰厚,同时诗歌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日前,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出席了陕西省诗词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会后的“中华诗词大讲堂”上,郑欣淼作了题为《诗韵绵绵》的讲座,解读了大众对古典诗词审美方面的问题。
中华诗词蕴含中国人的审美哲学华商报:中华诗词主要是指哪方面的内容?
郑欣淼:今天称为“中华诗词”的,主要是诗、词、曲三种不同形式的体裁。中国诗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诗体,每一种新诗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以往诗体的消失,而是诗歌形式的不断丰富,这就出现了中国诗歌体式独特的运行方式,即各种诗体同时存在于某一时代。大体而言,前代的诗体渐趋古雅,近起的诗体趋于新俗,往往在其文学思想的表达与社会功能的承担方面也各有侧重。
华商报:中华诗词的形成,与中国的文化土壤有怎样的关系?
郑欣淼: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进而培养了中国人的诗性思维。其“感物而动”的创作模式及其实践,验证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认识论;“比兴”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写作手法与艺术境界的营造,体现了中国人以“人化自然”为特征的审美理想追求。中国诗歌不仅是生活的记录、情感的抒发,还包括了中国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诗意的审美式把握,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
华商报:从语言角度,汉语也是中华诗词美感形成的关键因素吧?
郑欣淼:大小一致的方块字决定了汉语诗歌在视觉上的“整齐美”,汉语单音节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听觉上的“整齐美”,汉语音具有的四声现象构成了最基本的音调声律,汉字没有以辅音收尾的现象决定了汉语适合作诗。
华商报:诗词的美感具体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呢?
郑欣淼:平仄格律是前人根据汉语的独特特点发现的艺术规律。中华诗词有着音律美、对称美、精警美和蕴藉美。其中精警美是指简短语句具有理性光辉,具有浓缩性、独到性、穿透性和警醒性等特点。蕴藉美是运用委婉的手法、简练的语言、生动的画面,通过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体味作品深隐的寓意,具有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中华诗词的教育意义绵长不休华商报:中华诗词除了文学上的美感,有没有实用意义?
郑欣淼:“诗教”传统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持续时间最悠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孔子对《诗经》的教育意义有一些言论,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重视《诗经》,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的理解或者审美,而是强调它的各种实用功能,它是知识的汇集,是*治伦理的凝结,是感发人的道德心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资源,是言语修辞的宝典。
华商报:当代诗教工作收到了什么样的实效?
郑欣淼:中国人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更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从“诗”“骚”以来,中国诗歌就形成了“言志”与“载道”的优秀传统。如今诗人队伍也前赴后继。“诗教”培养了知书达理又才华横溢的博雅君子;“诗教”熏陶出日常生活的风雅情意;“诗教”使我们时时驻足于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通过诵读、体认、创造,绵延对华夏悠久文明的光大与传承。
华商报:为什么各种文体当中,诗词的教化功能尤为突出?
郑欣淼:诗教的作用还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教育功能所决定的。诗词教育重形象、意境、含蓄,易诵易记,以其艺术感染力使人们从阅读、吟诵、鉴赏中,收到震撼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而且是持久的长远的效果。诗词与人文素质、与社会教育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华商报记者路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