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霏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妇女史、医疗史
摘要:女性是近代传染病知识传播的重要受众。得益于近代中国对传染病防治的日益重视和“家庭”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特殊地位,妇女报刊和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学校教育将较为系统前沿的传染病知识传播给女性。同时,通俗实用的传染病知识也经由民众教育向普通城乡妇女传播。在近代传染病知识向女性传播的过程中,性别化传播始终存在。传统性别分工成为向女性传播传染病知识的重要依据,性别化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统性别分工。但在缺乏医学启蒙的近代中国,围绕“家庭”的知识传播,向女性提供了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近代中国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染病知识传播策略,可以给当下提升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以启示。
在中国近代医疗社会史研究中,传染病防治史的研究占据主流(1)。但相较于作为重大事件的烈性传染病防治和近代国家、区域防疫体系的建立,传染病知识传播、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更毋论反思防疫体系运作背后更为深层的文化因素,如西医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防疫与身体规训等(2)。究其原因,从学术生态来看,医疗社会史研究仍然处于历史研究的边缘,研究领域相对狭窄;从研究的内在逻辑来看,长久以来,医疗社会史领域存在一种研究取向:多研究以重大事件形态出现的烈性传染病防控,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传染病防治;重视制度化防控,忽视日常性预防。事实上,传染病知识的传播和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建立是近代国家公共卫生建设的基础,理应引起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