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术讲座范鑫副教授举办ldquo
TUhjnbcbe - 2021/7/1 2:26:00

年5月16日晚,应我院倪滕达副教授的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分校历史系范鑫副教授通过网络平台为师生们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该讲座以“世界历史与中国认同”为主题,系“京师史学名家前沿系列讲座”之一。

范鑫老师

范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多尼亚分校历史系副教授。主攻中西思想交流史、史学史和全球史。曾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讲师、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后访问研究员,兼任《中国与亚洲历史学刊》(ChinaandAsia:AJournalinHistoricalStudies)书评编辑。出版专著《二十世纪中国的世界史学和民族认同》(WorldHistoryandNationalIdentityinChina:TheTwentiethCentur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合作编辑《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东亚的接受》(ReceptionsofGreekandRomanAntiquityinEastAsia,Brill,),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讲座简介

该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中国的世界史学与世界对话;范鑫老师新的学术成果WorldHistoryandNationalIdentityinChina:TheTwentiethCentury(《二十世纪中国的世界史学和民族认同》)的基本内容介绍;史学史在全球视野下的发展;世界历史研究的展望。

第一部分

范鑫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英国、印度、埃塞俄比亚以及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带领参与讲座的学生们同世界各地的学术传统进行了一次对话交流。范鑫老师认为,世界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提倡学界应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把握历史学科的研究。他向大家提问道,在全球史视野下,中国的世界史学史究竟如何创新?中国史同世界史该如何对话?

第二部分

范鑫老师通过WorldHistoryandNationalIdentityinChina:TheTwentiethCentury(《二十世纪中国的世界史学和民族认同》)一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诠释。该书从全球化视角出发,剖析了世界史学科在中国发生、发展的百年历程。除去前言及结论部分外,该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晚清:儒家传统与世界历史观念的起源;第二章:民国:文化命运与世界史教学的发展;第三章:50年代之一:历史学家的抉择与世界史学科的最终建立;第四章:50年代之二:历史学家的争论与世界历史研究的初步发展;第五章:80年代:世界史研究的传承与突破。

第三部分

史学史在全球视野下的发展是本次讲座的重点。范鑫老师旨在向大家介绍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丰富而多元的起源,特别着重强调经学的发展对二十世纪初世界历史观念形成的作用,以及中国学者在引介西方的世界历史理念过程中的反思与创建。他从如下几方面对此展开详细论述:史学史的创新与传承;史学史研究中的个案与整体;史学史的研究材料;史学史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中国世界史学史的世界价值。就史学史的创新与传承而言,他认为世界历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中国学者会引进相较于传统史学史研究而言较新的概念,但随着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学者们逐渐发现这些新的概念实际上会被中国既有的史学史传统消化、吸收。就史学史研究中的个案与整体而言,范鑫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破题历程。他致力于解决中国的民族认同与世界观念间的关系问题。此问题非常宏大。但他选取了世界古代史学科在中国的建构与发展这一个案来进行阐述。接下来,范鑫老师介绍了自己对新材料的寻找、理解与运用,以及对“旧材料”的处理方式。就史学史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而言,他认为史学领域中的“五朵金花”奠定了中国世界史学者的研究取向与手段,并诠释了历史学家的代际变迁与史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世界史学史研究的世界价值这一问题上,范鑫老师认为了解世界历史的史学史,一方面可以推动我们从中国与世界有机互动的角度重新建构超越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历史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也可以跨越古今中外的鸿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变化进程。

结语

范鑫老师还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要跳出西方中心论,调整世界历史的叙事模式,提倡继续发扬国内学者的合作精神,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全球史的冲击与挑战,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把握当下世界发展的趋向。讲座的最后,范鑫老师同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现场氛围热烈。至此,本场讲座圆满完成。

撰稿:杨陶

编辑:王思林

审核:潘若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讲座范鑫副教授举办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