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三科统编教材中部片区教师培训
简报第四期
首期集中面授圆满完成
后续混合式培训探索研修新模式
一、集中面授夯实学科基础
1.权威接地气的专家课程,丰富多样的研修活动
为期一周的内蒙古中部四盟市统编三科教材教师首期线下集中培训于4月17日完满收官。本次培训由教师教育学院全力提供专业支持,田国秀院长牵头道法学科、蔡可教授牵头语文学科、杨朝晖教授牵头历史学科,组建了由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成的三科专家团队,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分册主编朱于国(人教社中语室主任)、编写组成员张彬福(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专家组孙素英(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分册主编徐轶(人教社小语室主任)、小学初法统编教材编写组姚春平(丰台教研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苹(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初中道法国家级培训团队成员丁丽敏(丰台二中)、历史课程标准组组长徐蓝(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教材编写组孙楠(丰台教研员)、特级教师姚岚(朝阳区教研员)等,分别为学员带来教材教学的相关专题讲座。教育部教材局何源博士、教育部课程中心付宜红研究员、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李铁安所长带来教材编写、教学前沿报告。来自北京景山学校、北京五中分校、首师房山附实验学校、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航天城学校等校的多位优秀老师为各学科学员奉上观摩课。教师教育学院蔡可、张晓龙、刘忠晖、王瑞霖及北京教育学院李怀源特级教师等带动学员完成教学设计工作坊。此外,项目组特地为内蒙老师安排了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集公共教育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参访活动。
2.对接课堂,夯实学科基础
聚焦教材重难点问题培训过程中,内蒙参训教师通过主题讲座学习了“三科统编教材”的课程标准理念、内容结构、编写背景、价值意义以及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走进北京一线学校,通过分学科的案例教学,进行观课、议课,亲身体验了北京一线名师的风采;通过分组研修、经验分享、互动交流等个性化、针对性培训环节,实现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能力提升。
培训最后,名学员提交了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20余位教师代表进行了有专家参与指导的分享展示课与说课,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旗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安格尔说道:“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确实收获很多,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理念方面,都突破了我们原来的局限,对我们后期的统编教材教学影响是深远的,我对未来的教学有信心了。”
4月17日,首期面授结班典礼如期举行,我校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可、首师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李佳健、内蒙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呼努斯图以及来自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的位三科线教师参加了结业典礼。蔡可对本次培训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做了初步规划。呼努斯图向我校表示诚挚感谢并对教师们提出新的期望与寄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副校长娜仁格日勒代表参训教师发言,表示内蒙教师在培训中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拥有了动力。李佳健总结提出,我校下一阶段将探索“做中学”“做中研”“双师课堂”等研修模式,为内蒙教师用好三科统编教材、教好三科统编教材开渠引路。
二、技术赋能培训,探索研修模式转型
下一步,我校将协同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集宁师范学院等,按照教学资源配置、线上研修同步、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方式继续为内蒙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并启动送教送培,深入内蒙当地学校观课、评课,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方面,我校将组织语言能力测试,发送任务,让学员完成任务并线上反馈的方式,得出学员在字词句段多个维度的朗读数据表现,并进行分析,及时把握参训教师各阶段的问题,从互动课程、任务推送和资源分享三方面系统进行指导培训,提升后续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在三科统编教材培训方面,我校将提供承载线上资源与实践活动的研修平台,将培训任务与教师在学校的常规工作相结合,同时增强指导专家、研修助理与学校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突出引导性、探究性、互动性的研修,以问题导向来推动研训开展,以数据为伴提升培训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推动以校为基、以师为本的教师智能研修,解决学员实际问题、个性化问题。
沿用我校优秀案例“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的宝贵经验,我校还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研修,将“专家-教师-师范生”三位一体的新型研修模式应用在内蒙教师培训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以及全过程数据可分析、资源可沉淀的“智慧研修平台”,为内蒙三科统编教材培训活动把关服务、提质增效,促进培训成果广泛应用、辐射全区。
首都师范大学
年4月22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