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手册。诗歌阅读与创作指南》
玛丽·奥利弗著
倪志娟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最近看了一本很棒的书,关于诗歌的阅读和创作,薄薄一册,却引起了许多与习字、写作相关的共鸣。大概创作都是相通的,殊途同归。
玛丽·奥利弗(-)
作者玛丽·奥利弗是一位美国诗人,曾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在持续近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坚持了一种孤独而专注的生活方式,常年隐居山林。创作多以山野自然为对象,探索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深刻而隐秘的联系,被称为美国当代“归隐诗人”。
她说自己最需要的是“独处的时光,一个能够散步、观察的场所,以及将世界再现于文字的机会”。
01
技术与理念
诗人是天生的。某些本质的东西无法传授。
引言的第一段里就这样写到。
的确如此,不仅是诗歌,在观看过去和现在的各种天才之作时,作为普通人没法这么想。
常玉《小鹿》
但作者接下来说:
即使有些因素无法传授,仍然有大量知识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学习去掌握。
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必需的。创造性不会因练习而变得僵硬。
说到底,是技术承载着个体的理念,使其突破庸常性。
初学者正站在两种惊人的、复杂的事物之间——一边是体验(或者一种理念,一种情感),另一边是用最合适的词语组合表达这种体验的冲动。
其实这种初学者的状态未必是坏事。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珍贵的。不管是对于习字还是写作而言,都是要拿起笔来写写写,不断练习。
02
阅读与模仿
要写好诗,必须广泛而深刻地阅读。时间在诗歌领域中的意义非常小。真正属于当代的创作必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只不过与过去保持着一种差异而已。
只有通过反复模仿,掌握了坚实的基本技巧,才能产生一些微小却又非比寻常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你成为你自己而非其他人。
已知事物的某种品质向未知事物的传递就像一束光;我们在已知事物的光中“看见”(即领悟)与未知相关的某种东西。
在书法课上老师也说过看帖临帖的问题。并不是古人的一切处理方式都好,或者说都适合你。
颜真卿《多宝塔碑》
了解了足够的知识,写了足够的量,才能从模糊地感到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慢慢或者一下子清晰地和前人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和交汇。
03
秩序与规则
一首诗需要构思——一种秩序感。诗歌带给我们的愉悦之一即在于它是被精心构思的事物——语言在其被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了权威性,变得美好,从而带来了愉悦感。
哪怕天才的构思,也要依赖被度量过的人造竖琴弦才能被演奏出来。
诗必须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效的在场。它不必跟随任何古老的规则,同样不必完全回避这些规则。
一个帖子、一篇碑文、一部小说,当然也同样需要精心构思。它是自发的、真实的。
我们其实和前人共享着很多相似的个人经验和精神生活。跟语言一样,汉字也是一种有韧性的、生机勃勃的材料。
书法史里数不清的规则,无需刻意追随,也不必彻底回避。
04
幸运与勤奋
运气、勤奋、自觉性及灵感对于创作一首诗而言,都是必需的。诗是一种态度,一种祈祷,它依靠天分和技术而存在。
有时几乎完美的诗句降临你如同睡眠中做梦一样容易,那是一种幸运一种恩赐,但更多时候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是创作诗歌的途径。
这也是任何创作的途径。
大卫·霍克尼《春天来了》系列
欢迎留言,评论区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