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推进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和实践,年10月18日,在安徽诗城马鞍山开展了“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基于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教研网、马鞍山市教育局协办,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承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省市教科院相关领导、《历史教学问题》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李月琴副教授、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惠*老师,以及来自安徽省各地市的历史教研员、各市高中历史骨干教师代表。中国教研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面向全国的现场直播,共有一万五千多人进行了线上观看学习。合肥一六八中学潘文杰名师工作室成员王殿飞老师赴马鞍山二中,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其他成员在线上进行学习。
活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上午马鞍山二中刘和洪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牧航教授、合肥一中杨曙义老师先后完成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三课的教学。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李月琴教授带来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思考与实践》专题讲座。
上午三位老师用连续三节课的时间诠释了单元教学的核心要义和开展形式。马鞍山二中刘和洪老师以“取金陵,必自采石始”一句引出《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入关》,用身临其境的空间感突破了时间的阻隔,将同学们拉入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场景中。随后刘老师从“变与不变”“稳与不稳”“见与不见”三个方面展开。在课堂内容结构上有意形成一种带有冲突性的对比,以突显明朝鼎盛与危机并存的特点。课堂在冲突对比中构建历史情境、在轻风细雨中涵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师生互动中构建知识结构,听完之后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华南师范大学*牧航教授对《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整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教师则跳出纯粹知识的讲解,通过课堂活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深度体验中培养能力,建构知识。*教授课堂结构与活动任务的设计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虽然让人觉得出乎其外,实则入乎其中,这里面渗透着一个研究者对于“四新”的深入思考,让人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合肥一中杨曙义老师用安徽桐城的方以智引入《第15课明至清的经济与文化》,对新闻、视频、图片、史料进行了深度而有机地整合。通过六个设计精妙的问题环环相扣推动课堂,让同学们在不断思考中体会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有效思考中得以落实。杨老师对内容基于历史逻辑的有效整合,基于内容和逻辑推进需要的问题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惠*老师从“别开生面,耳目一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简约隽永,减而不减”“首位相顾,逻辑自洽”“精研细琢,据证释史”六个方面对三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并向与会老师解读了其对本单元课程的理解,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建议,李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开阔了新的视野。安徽省教科院副院长、省历史教研员徐贵亮老师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主编李月琴教授作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思考和实践》报告。在报告中,李教授就历史深度教学的特征,从“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创新”“价值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她说,深度学习是一种理念、一种观念、凡是优秀的教学形式都具备深度学习的特质。李教授还针对如何构建历史深度学习实践模型的问题,从“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持续性学习评价”“挑战性学习任务互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丹桂飘香秋意浓,诗城教研硕果丰”,整整一天的教研活动匆忙而充实,每一位线上线下的参与者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合肥一六八历史组老师将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与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真正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书写华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