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收藏首都师范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TUhjnbcbe - 2021/12/19 16:03:00
昆明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557067870109982&wfr=spider&for=pc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首都师范大学出台《首都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思*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建设。为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年上半年,学校设立“课程思*师范课程”建设项目,引导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学基础-蔡春

#01

教师简介

蔡春,博士、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教育研究方法论与方法、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教师教育等、智能教育学;主持国家哲社重点招标、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北京市哲社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教学奖;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育研究方法》;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理事等。

#02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03

课程简介

《教育学基础》是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教育的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制度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为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提供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04

课程思*教学设计描述

(1)教学内容方面

以习总书记“四个自信”、“四有好老师”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框架,整理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教学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

(2)教学资源方面

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深挖课程内容资源,梳理教学内容中的思*教学点。二是紧扣时*发展,在教学中补充新时代重要会议精神与教育*策法规,在相应教育内容的教学中解读剖析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三是密切结合教育热点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补充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时事案例。四是构建与基础教育实践场域相衔接的课程思*实践支持系统,积极争取中小学校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3)教学方法方面

采用视频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现身课堂互动等做法,唤醒学生的教育情感并发展学生的职业理想;采用教育戏剧、课堂辩论的活动方式,深化学生对师德师风的经验体认并升华其师德情操;采用见习观摩,为学生提供直面教育实践以丰富教育认识和践行师德行为的机会。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乔爱玲

#01

教师简介

乔爱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等课题,出版《翻转课堂教学》等七部教材,主讲课程《教育技术学概论》入选年教育部课程思*示范课程,本人和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获教育部“在线教学智慧教育之星”称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大赛三等奖、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德育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学管理者和教学风采最佳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02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03

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是一门面向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课程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数字化教学媒体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信息化教室中的教育装备技术与实践、教学评价与学习分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旨在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

#04

课程思*教学设计描述

(1)立足师德培养,面向一线教师,紧扣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

面向北京市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特点,深入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等学校课程思*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发掘本课程中蕴含的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思*教育元素,开展课程思*建设。

(2)聚焦社会需要,把握科技前沿,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瞄准世界教育信息科技前沿,聚焦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需求和问题,通过扎实理论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技能习得,发挥师范院校继续教育优势,培养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不断促进学生将思*学习成果融会贯通应用于教学一线实践。

(3)融入思*要素,学习任务驱动,全面实现继续教育三全育人目标

将理想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岗位创新意识等思*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借助混合式环境下的课程思*研究实践,打造基于慕课平台的“互联网+”混合式学习模式,依托案例教学、项目研讨等具体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继续教育三全育人目标。

计算机网络原理-唐晓岚

#01

教师简介

唐晓岚,博士、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领域为车辆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体系结构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等,入选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哈佛大学访学一年;曾获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北京市“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应用大奖赛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学精彩片断交流评比一等奖、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青年标兵、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等;主持教育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北京高校师生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双百行动计划”项目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结题获评优秀。

#02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03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协议机制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协议分析,为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和日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04

课程思*教学设计描述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现状,开展爱国教育,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计算机技术起源于美国,作为其重要分支,计算机网络也源于美国,因此美国在很多网络技术中占据先发优势,而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美国的。通过网络技术的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当前的发展形势,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占领新的技术前沿。

(2)总结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提升心理素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网络应用日新月异。事实上,自诞生至今,计算机网络一直在演进和发展。通过回顾和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优良品质。

(3)结合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时事热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宪法法治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

计算机网络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学生日常使用网络遇到的问题以及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新闻热点等等,都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家国情怀、宪法法制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宝贵时机。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思*“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细胞生物学-李静

#01

教师简介

李静,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研究方向为蛋白质修饰与人类疾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1项,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邀请(口头)报告17次。从年开始一直负责《细胞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细胞生物学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北京市精品课,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并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讲的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开放,先后共有超过人选课。近五年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出版教材2部(含电子教材)。所获奖项:,首批北京市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创想杯”微课大赛三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教学设计奖;-18,首师大优秀教师,优秀主讲教师(4次);年霍英东青年教师三等奖。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糖生物学分会委员会委员,国自然优青函评专家,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函评专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函评专家。

#02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03

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是为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发展迅猛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它可以为各种生物工程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

细胞生物学分三个层次进行授课:第一是基础,包括: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二是细胞器分述,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研究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生物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线粒体和叶绿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细胞核与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第三是把细胞看成是物质、能量、信息过程的结合体重点论述。包括:细胞周期、增殖、衰老、凋亡与调控机理;细胞信号转导与信号网络;细胞连接、粘着、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社会联系;细胞起源与进化。

#04

课程思*教学设计描述

(1)寓科研探索精神于教学

在教学中用英文讲明基本概念和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必须每年增加新版教材,相关文献以及每年诺贝尔奖的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前沿以及科研进展,使学生有基本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尽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科的进展介绍给学生,吸引学生投入科研并具有基本的科研探索精神。

(2)融科学国际视野于慕课

科学实验我们的慕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讲授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部分中,针对细胞生物学的许多国外的英文视频,我们自己做了字幕组,这对于学生的预习和复习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另外有部分内容我们采取全英文讲授,便于学生直接接触英文授课方式;第二部分是学生预习慕课内容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翻转课堂,这一种同辈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第三部分是拓展,学生研读原始的科研文献,并在课堂为大家进行讲解;第四部分是细胞生物学实验,因为细胞实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对细胞实验课录制和编辑,不仅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而且也能便于他们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3)扬家国情怀于科学史

我们结合专业知识的特点,根据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历程,详细梳理了我国科学家在其中的贡献,从而弘扬了民族自豪感,融合了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紫杉醇的合成为北大化学袁教授杨震的工作,以及细胞骨架的研究中北大生科院陈建国教授的努力奋斗与拼搏的故事,都将激发我们探索科学未知的信心和决心。

本文来源:首都师范大学转载自:大学方略

图片来源:网络责任编辑:张灿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收藏首都师范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