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设活动,以活动促主动
——学习南方教研大讲堂“以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活动的感受
清远市第三中学李金环
4月29日下午,广东省教研院主办了“以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为主题的南方教研大讲堂活动。本场活动展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项目式教学理论和实践。众多专家学者和优秀一线教师的精彩发言令我深受启发。
其中,我对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周晓楠老师的《素养本位新探索跨界融合应未来》的专题报告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发言的内容与我的教学实践有密切的关系。周晓楠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的红岭中学开展的许多学生实践活动我都有模仿和实践过。通过聆听专题报告,我感觉到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开展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活动,而且还是一些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的教学实践。
几年前我曾经去过深圳红岭中学参观学习,吴磊、双学锋等老师无私地将他们的优秀做法展示给我们。我在市级课题《高中历史创新型作业的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模仿和借鉴过他们的许多做法。比如,我曾经设计过“‘姓氏由来’手抄报设计”“历史事件接龙”“你说我猜”“历史命题”“参观博物馆”“口述历史”等创新作业,这些作业形式的灵感或形式许多来自于在红岭中学的学习。以前知道自己的创新作业在“形式”是创新了,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问题应该主要在于我的创新作业缺少主题引领,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的“项目”引领。所以,各种作业的形式和作业的过程显得比较零散。周老师举例说到红岭中学借学校校庆之机举办“华夏之初”历史文创丝巾设计比赛,将统编教材“中华文明的起源”融入学生的文创设计。学生在设计中需要将《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提及的仰韶文化、大汶品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相关考古成果元素渗透。从学生设计作品的图案、色彩、构图等各方面要素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真正将学习知识融入到创作中,能感受到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是非常到位。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起来了。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用一个主题项目内容带领一个活动设计,从一个活动设计引发学生动手动脑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学习,我感受到这样一种教学实践思路是有成效的,今后我也会继续改良我的创新历史作业中开发路径,从项目出发设计学生活动,以学生活动带动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
依托劳动基地推进主题引领下的跨学科联动教学
——观看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七场有感
连山中学莫新侯
年4月29日,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七场“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的主题活动中,叶小兵教授提到“跨界融合”,他说:“跨学科的关键是跨、通、融。‘跨’是指用其它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通’是指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贯通;‘融’是把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为超学科。”
基于以上学习,本文认为,在普通高中的各学科教学中,如果依托某个平台,在一个学习主题引领下,就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联动教学。如在强调劳动教育的背景下,各高中学校都建立了劳动基地,历史学科引领其他学科开展的项目学习——《从观察古今水稻生产的异同中认识中华文明发展》。
在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劳动基地中建设两块水田,争取当地的农业专家参与(学校-社会联动)。在专家指导下,让学生在两块水田中分别种植常规水稻(与古人种植的水稻尽量相似)和杂交水稻。学生在认识两种不同的水稻生产模式中,一方面可以研究粮食生产对古代农业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进步,感悟时代的发展。
在项目中,地理学科从水文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参与研究;生物学科从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方面参与研究;化学学科从农家肥和化肥(认识化学元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方面参与研究;物理学科从水稻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影响、如何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参与研究;*治学科从国家制度、方针*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家国教育等方面参与研究;语文学科从农业生产与文学创作等方面参与研究;数学学科从统计水稻生产的变量(水稻生产的面积)与社会发展的变量(如人口数量变化)等方面参与研究;外语学科可以用外语在劳动基地树立引导牌,介绍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在介绍时锻炼外语口语。
综上,依托劳动基地推进主题引领下的跨学科联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解决人生问题与任务的能力,实现素养提升。当然,要实现跨学科联动教学,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完善相关的机制至关重要,历史学科的核心统领地位理所当然要突出。
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清远)成员观看直播视频
问题设计逐渐深入,不断扩展师生视野
——观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七场有感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邓文勇
年4月29日下午,学校组织全体的高中历史老师通过线上观摩,全程参与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七场教研活动。
其中我观摩了深圳实验学校的陆燕南老师上的一节主题示范课《劳动改变世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这节示范课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问题设计的非常巧妙,扩展师生的视野和思维。特别是陆老师在设计问题上逐层深入,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环环相扣,让听课的孩子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推移;再如陆老师的设计的环节“写给劳动者的信”,结合当下高考的19题开放式议论文的要求,给予听课孩子发挥想象的空间和不同时代史实的归纳,确实是一个相当独特的设计,值得我们一线历史老师的学习。
总之,这次南方教研的活动收获满满,让我对新教材的处理又有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下次再有机会聆听与学习。
清远市佛冈一中朱振华
年4月29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南方教研大讲堂第37场活动。河源高级中学袁嘉莉老师所展示《水陆交通的变迁——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课例让我印象深刻。袁老师基于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结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确定教学目标,立意高远;并且能够让学生亲历粤赣古道进行考察、访问等实践,让学生在研习中感悟社会生活的变迁,在主题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近期,本校高二历史备课组也准备在讲授传承历史文化的内容时,组织“我的家乡历史文化”的活动,袁老师的这一节课例展示,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就如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如何设置更加有效的研习活动有了更多的思考。正如叶小兵教授所言:“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一定能开创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历史教学新局面。”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张志勇
4月29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三十七场“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历史学科专场开讲。我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教研活动,它从内容与特色、实践与成效等方面分享了“双新”实施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在项目式学习方面的探索,强调要构建“教与学”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项目式学习新模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切实落实新课程育人要求,让学习“真实发生”。现将培训观后感作以下几点汇总:
陆燕南老师的课例《劳动改变世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围绕“劳动改变世界”学习主题,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为主线,启发式引导学生从反思人与技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家国情怀。整个教学环节以问题探究,立足学情,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袁嘉莉老师的课例《水陆交通的变迁——从粤赣古道看岭南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河源地区特色乡土资源,从“亲历古道”“探究古道”“对话古道”三个层面,情境重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
李静老师展示了《九章算术》课例,跨学科结合,以“方田”问题为切入,引导学生实际解决古代典籍中的数学题。运用问题探究,让学生能够把握中外数学领域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析古代数学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影响,理解、认同中国传统优秀文明成果。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胡金环
有幸于年4月29日观看了南方教研大讲堂第37场关于“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主动性”的讲座。这场教研活动的内容涉及专题报告、课例展示、教研沙龙、专家点评等环节,内容丰富多彩,学术氛围浓厚。在这场讲座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深圳市教研员周晓楠的专题报告《素养本位新探索,跨界融合应未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在报告中,周老师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提出“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历史教学理念,详细介绍这一理念提出的依据和需要,开阔了历史学科的视野。接着,周老师从教与学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等四个方面构建项目学习的新模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还特别强调历史学习的真实性,如教师在设置学习内容和问题时注重设计真实情景,在学习过程与教学实施时让学生能有真实体验。
周老师专题报告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龙瑞光
年4月29日下午,我和我们科组全体成员一起在线观看了南方教研大讲堂第37场活动的直播。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项目式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项目式学习在实施路径方面,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有真实体念,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习成果真实可见。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做法。在新课的导入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妨适度选取图文、故事、历史人物言论等不同形式的史料作为真实情境导入,以便使学生有真实的体念,让学习真实发生。
通过观看相关课例展示,还令我切实感受到了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尤其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魅力。原来《九章算术》中对面积的记算方法,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这种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能力,非常值得我们历史老师去挖掘历史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点。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受益良多。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向杏怡
今天下午,我们高中历史科组全体成员在多媒体室,集中观看了《南方大讲堂》举办的第十三场专题讲座: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针对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学习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而展开的。自年开始,深圳市红岭中学教育集团吴磊老师团队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聚焦“让学习真实发生”,通过探索高中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新形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逐渐形成“学科+跨学科+超学科”三位一体的高中课程新形态,在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研究成果获得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场活动以“探索项目式学习新形态提升历史学习主动性”为主题,聚焦在课程标准的统领下,如何确定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设计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好历史学科的粘合度,实现跨学科融合,形成强大育人合力?通过专题报告、课例展示、教研沙龙、专家点评等环节,从理念、策略、案例等方面,展现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形态的新探索,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促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育人质量。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我体会到,我们作为落后教育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平台上,跟先进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的扩大,即使我们也在努力追赶,但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缩小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想干,努力干,肯定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
基地(清远)学校及基地成员所在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观看视频直播
阳山县教师发展中心练志华
聆听学习了“实施项目式学习”中河源袁老师关于“古道项目设计”学科主题教学案例内容,我在思考:能否借鉴所学知识,对课题组关于校本教材中的“阳山古驿道”这一内容进行一个项目设计?阳山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自古地处“楚粤襟喉”。在古代,无论从中原进入岭南,还是从岭南通往岭北,阳山古驿道是期中五条毕竟道路之一。阳山古驿道自秦代起有记载,至清代时有古驿道11条,至清末,在阳山县境内先后修建18条古驿道,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称架古驿道、连江古驿道、青莲古驿道、同冠古驿道、水口古驿道。阳山先民们在崇山峻岭、夹江荒草间走出来的古驿道,承载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孕育了独特的阳山文明,形成了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这些都是古驿道赋予阳山的宝贵遗产。如何学以致用,结合阳山古驿道的历史,开展“阳山古驿道”历史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任务,进行乡土情怀教育,应该是课题组下一阶段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阳山中学马东海
项目式学科之学科主题教学主题的确定,必须依据四大内容:首先要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其次要依据本士资源;第三:依据课程标准;最后还要根据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际。项目式学习大大拓宽学生视野,可弥补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阳山中学陈秋容
对于基于项目学习中的学科融合教学对我启发性比较大,通过学科融合教学可以为这节课找到了一个契点,更好把握和融合整节课教学结构,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多元角度分析问题。比如1+1的问题,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所给出的思考与探究都不同,培养学生更广阔的接纳的胸怀。但同时也思考了自己的情况,对教师的素养、文化底蕴和其他学科认知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否则很难做好融合并设置问题任务。比如《九章算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文化成果。所以究竟如何用,并用好,这个需要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
清远市阳山县的高中历史教师集体观看直播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