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课程思政建设的上海经验
TUhjnbcbe - 2022/5/19 21:59:00

文/《在线学习》主笔刘增辉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全面推进课程思*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把思想*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五年来,全国课程思*建设系统推进,地方课程思*建设各具特色,高校课程思*建设深入开展。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到培育时代新人的系统设计,从数量不足到“提质升级”的教师队伍,从思*课程到课程思*再到“大思*课”的育人格局,教育系统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丰富育人资源,推动专业课与思*课同向同行。课程思*已从初步探索逐渐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立德树人的“新常态”。

案例

课程思*建设的上海经验

上海正努力构建以思*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育人体系。

上海“中国系列”课程

在思*课改革方面,上海走在全国前列。从年起,在教育部指导下,上海率先开展课程思*试点工作。年,上海被列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市。现在的上海高校,思*课程已向课程思*华丽转身,所有课都上出了“思*味”,所有老师都挑起了“思*担”。上海思*课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以思*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育人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所有课堂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厘清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

上海市教委将高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形势*策课);隐性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即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等)和专业教育课程(即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学校根据三类课程自身不同属性,分类厘清功能定位,分类开展重点建设。

思*课重价值引领与方法创新。上海市教委面向全市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级大课堂”。超级大课堂以“问题来自学生、声音来自一线、点评来自权威”的生动形式,面向全市所有大学生征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一线教师与学生课堂直接对话交流,专家多角度解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与价值。超级大课堂已打造成全市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开示范课。

思*课改革重视互联网手段运用。复旦大学探索推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慕课,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有机融合,实现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在线教学进行小班授课,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通识课重根植信念与人生引航。风靡全国高校的“中国系列”品牌课程是上海的独创,如今已成为上海思*课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上海大学继首推“大国方略”之后,又推出“创新中国”“创业人生”。复旦大学推出“治国理*”、上海交通大学推出“读懂中国”、同济大学推出“中国道路”、上海师范大学推出“闻道中国”、华东*法大学推出“法治中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推出“智造中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推出“人文中国”等系列精品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紧扣时代发展,立足中国伟大成就,讲好中国伟大故事,在与思*理论课程相呼应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润物无声中为学子人生引航。

专业课重同频共振与协同育人。要实现课程思*,专业课必须在知识教育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与思*课同频共振、协同育人。对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尤其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治教育资源。上海外国语大学推出“中外时文选读”课程,由思*课教师梳理提供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大会论坛上的演讲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反响热烈。

针对自然科学课程,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形成了挖掘专业知识讲解中的育人价值——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开展课程试点——教学反馈评价的探索机制,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能蔚然成风。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人体解剖学”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仅强调解剖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责任意识的审视。课程既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思*课改革中,高校*委书记、校长与教师们集体备课,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目前,上海高校**“一把手”上讲台授课,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新常态,为思想*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使思想*治教育真正成为了“一把手工程”。

打造思*课改革的2.0升级版

上海高校课程思*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现场

在思*课改革上,上海先行先试,已形成诸多成果品牌。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着力将课程思*内化到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中,让改革成果逐步固化为现代大学制度内在组成部分。

根据《实施意见》,高校要基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思*建设内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同时,《实施意见》对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三类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如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上海还将率先推出课程思*教学指南。《实施意见》提出,要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研制课程思*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操作规范。

上海将实施“课程思*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把课程思*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和津贴分配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开展状况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选拔的重要考核内容。此外,还要专门研制《上海高校课程思*建设质量自查指标体系》,作为各高校对标对表的重要参考。

专题目录

观察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主稿

从思*课程到课程思*——高校思想*治工作的重大创新

聚焦高质量

课程思*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案例

课程思*建设的上海经验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

聚焦继教课程思*

继教课程思*建设全面推进

相关阅读:教育部课程思*示范展示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年4月刊(总第80期)

精品悦读

课程思*迈向高质量发展院长在线丨重庆邮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挺:以“数智思维”重构和推动继教发展高校教改丨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构建大思*格局思想者说丨教育部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教育信息化进入数字化转型重要时期教育体系重构下的教培机构“重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程思政建设的上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