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作家江西行潜伏作者眼中的景德镇花
TUhjnbcbe - 2022/5/28 16:16:00

作家简介

龙一

国家一级作家,电视连续剧《潜伏》、《借枪》、《代号》的作者,天津市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长征食谱》、《接头》等。

7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花从釉里透分明》

花从釉里透分明

龙一

“潜伏”在景德镇古窑的龙一

景德镇古窑到处可见陶瓷文化

中国人主动开展海外贸易应该是在元代形成规模,明初郑和下西洋时造船和航海技术完全成熟,可惜的是,很快朝廷便实行了“海禁”。此一阶段,景德镇瓷器出口只能通过走私,在世界上也就越发昂贵了。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和交趾的瓷器虽仍粗劣,却在努力寻求替代中国成为世界主要陶瓷货源地的路径,并在日后形成伊万里瓷和交趾瓷两个著名陶瓷品种。

到了年,明代朝廷内外交困。隆庆皇帝没什么好谈的,但他这一生做过两件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一件是“隆庆开关”,另一件是他临死前任命张居正为首辅。说是开关,最初也只是开放了一个小小的“月港”,即今日福建海澄。

然而,开放和全球贸易只要开出一个小口子,很快便会全面扩展开来,全世界人民的热情和需求是挡不住的。于是,自明末至清初,东南沿海几乎所有的口岸全部成为活跃的对外贸易港口,景德镇的瓷器源源不断运往世界五大洲。

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为什么突然提起五大洲呢?此事与白银有关。从年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西班牙从墨西哥运回大量白银,西班牙王室以美洲白银为储备无节制发行公债,于是,整个帝国陷入了“天上掉馅饼”式的财富爆炸,然后,源源不断输入的白银使西班牙陷入恶性通货膨胀,而这通胀也如猛兽一般跨境冲毁了欧洲和西亚的金融体系。

至于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金属货币不足的国家。中国*金太少,无法成为流通货币,同时白银矿藏也少,只因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赢得部分白银输入,使白银成为贵重货币,但还是太少。

宋元明三朝为了缓解白银不足的困局,曾经发行信用纸币,然而很快都失败了。至于铜币,中国本来铜产量就极为有限,进口铜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何况铜币价值低,无法满足大型商业活动和国家行动的需要。到“隆庆开关”时,朝廷财*已经破产,民间藏银不肯拿出来流通,这才选择了开放海禁。

经历当代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今天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当明代朝廷宣布开放海禁时,陶瓷产业链、茶叶产业链、丝绸产业链、冶铁产业链、造船产业链以及相关服务业等几千万从业者是何等的兴奋,同时,几乎所有的民间资本和官方资本也会抓住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一拥而入。

其实,如果放眼望去,最开心的原来是全世界,即将因美洲白银通胀而死的西班牙帝国和同样深受白银冲击之苦的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国,突然之间发现,他们手中的“*药”原来是远方奢侈品之都的硬通货币,以往因海禁无法形成贸易规模,如今却可以放心大胆地满载白银驶向东方大肆SHOPPING。

而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诸国也发现同样的商机,他们没有白银,却有原料,除了传统的香料和珠宝以外,他们出产最多的是郑和下西洋时视若珍宝的造船用硬木,于是,这些木材作为西方货船的压舱木,被越来越多地运往中国,因此形成了中国十六世纪最后十年开始兴起的原色硬木家具时尚,即今天所说的“明式家具”。

从年隆庆开关,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即年,这一百九十年间,中间经历了大约五六十年的内乱、战争和*权更迭,海外贸易时开时闭。尽管如此,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即使在乾隆皇帝对外仅保留广州为全国唯一的贸易港口时,每年到港的大型西洋货船仍有64艘之多。

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的证据多如牛毛,仅景德镇瓷器一项,从欧洲、西亚各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便可见一斑,近年来随着中国私人财富的增涨,世界各大拍卖行中,行情增涨最快,正在被中国收藏家大举回购的,也是这些精美瓷器。

历史往往蒙上了厚重的迷雾,站在不同立场的阐释,常会带来伦理是非上的冲突与对立,如今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有当代历史学者统计,从隆庆开关到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的年,这七十年间,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输入的白银大约占世界白银流通量的三分之一,请注意,这不是所谓的贸易顺差,而是以货换币,如同“创汇”。此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大约又输入了相同数量的白银。

我认为,这两笔白银的输入解决了全球两个大问题,第一,缓解了美洲白银对以*金为基本货币的欧洲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冲击,彻底解决了欧洲和西亚的通货膨胀问题,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第二,基本解决了中国金属货币短缺,束缚社会发展的问题,奠定了银本位货币基础。这样的结果便是全球贸易的主流方向,即互利双赢。

作家龙一接受香港商报记者专访

6月4日—8日,由江西省文化旅游厅和香港商报联合主办的“首届品鉴赣鄱——中国著名作家江西行”活动在江西成功举行,电视连续剧《潜伏》、《借枪》、《接头》的作者、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作为作家团成员深入江西,了解江西,发现江西。

期间,龙一接受了香港商报的专访,与我们畅谈他的江西印象,以及江西之行所思所想,更提出了真知灼见,建言江西文旅发展。

江西是未被发现最好的旅游资源宝库

龙一:

通过本次江西之行,我对江西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个完整的认识不单单是我们看了几个点,最重要的是沿途,走洲过县,沿途看到的这些地方让人感叹:江西真是好山好水。对于开发旅游,你看这次旅发大会。开发旅游江西是有独特的资源,尤其是我们还有好多全国人民都在找,却没发现的好地方,隐藏在江西。我就觉得江西、广西还有贵州这三个地方是未被发现的最好的旅游资源宝库。

江西作为道教根基,要把道教养生文化作为拳头打出去

龙一:

关于道教问题,道教文化,行程当中我们只是谈完禅宗,偶尔提一下道教。道教的根基在江西,如何让道教在新时代发挥新生命力?我们没有把中国的道教与当代的养生结合在一起。现在人们通过自己养生,通过网络传播养生,内容很多,形式很杂。中国传统养生是有一套体系的,养生这门科学,这一文化观念是来源于道教的。我们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也没有把道教养生作为一个拳头打出去。

“一带一路”源头应该追溯到景德镇,江西浙江以瓷为媒建立旅游联系

龙一:

我们江西,景德镇是瓷都,那么好的地方,我觉得很荣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瓷器出口到欧洲,关于源头大家都回避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源头是从出海口算起还是是从瓷器的出产地算起?

我认为在宣传上面,浙江、福建、江西在这上面都有一个误区:当初大批量的瓷器出口,不是在景德镇烧好了再运出去,而是在景德镇用高岭土把坯拉好、晾干,通过水运运到浙江、福建等出海口,景德镇师傅在出海口这边上釉、画画、烧制,完成后直接装船运走。现在很多观点都认同浙江龙泉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但是从龙泉出海运输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瓷器,还有景德镇瓷器。我之前专门去过龙泉调研,通过这次江西之行,基本确认了这个结论。可是由于地域的宣传口径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

整个瓷路是一体的,如果结合泉州一起将这件事情正名,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向内地延伸。我们“一带一路”,中国发展贸易,如何提高效率,古人已经做出很好的先例,这是见诸史籍的,而且是有大量笔记记载的。当年欧洲人惊叹,中国装瓷器的船,“大缸套大瓮,大瓮套大碗,大碗装小碗,小碗装小壶”,然后所有缝隙塞满茶叶。古人的用智慧提高效率,将景德镇的瓷器带上了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历史,把这些挖掘出来,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这也是两个省之间建立起旅游联系最好的一个理由。

来源:香港商报有限公司江西办事处等

编辑:骆志俊

出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投稿邮箱:jxtaxwzx

.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江西行潜伏作者眼中的景德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