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艺术现场马路ldquo炁象rd
TUhjnbcbe - 2022/5/30 14:58:00

“炁象”展览主题诠释(视频来源:雅昌艺术网)

导语:“炁象”这个术语的界定直接来源于马路的世界观,他将整个世界视为是各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彼此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描绘的是由时刻变动的能量所形成的各种不固定形态,因此并不抽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一种一直客观存在却未被注意的形象领域,从一定程度来看,这种不固定的形态又是自然、人生恒定变化的某种视觉显现。4月3日上午10:00,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年大型个展《“无”中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于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主办,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副教授担任策展人。展览得到宁波启新高尔夫绿色世界有限公司、雅昌艺术网、华商报等机构及个人大力支持。展览精选马路先生作品件,分布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3、4、5、6、7、8、9号共7个展厅。展览为期一个月,将于5月5日结束。开幕式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崔迅馆长主持,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的有西安美术学院朱尽晖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陈文骥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红梅副教授,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炁象“主题:诠释“无”中生“有”的世界观本次展览精选马路先生年以来的“炁象作品”件,“炁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马路发明了这个术语来指称自己最近12年间创作的艺术,从而与抽象艺术和意象绘画等艺术形式区分开来。”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史博士红梅女士研究马路先生的艺术已有十年。她认为从艺术史的演变脉络上来看,绘画价值观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创作过程、形式语言以及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就是马路炁象作品在“无我”之后的“生有”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用“无”和“有”这对辩证的概念来描述、探究宇宙的本质和运行的规律,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中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马路的炁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这一思想,本次展览故以此为名。马路老师是国内最早留学德国的艺术家,也是最早在国内推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因此曾有人定位其作品为“新表现主义”。“他自己早期确实是以表现主义风格在创作的,后来又转向了超现实主义。但是在年左右,他感觉表现以及超现实以及具象都不能表达他逐渐成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所以马路老师就放弃了具象表现与超现实转向了抽象,以至后来形成‘炁象’。“策展人红梅这样介绍,“至于这次个展的作品,也是其艺术观变化的诠释。比如说他放弃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一个到现在为止仍然影响着我们思维的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路老师是放弃的。他放弃后,认为人和宇宙中的一粒沙、一棵草、一只雄狮、一只蚂蚁等一切物体是等价的等量级的,万物一样的。此阶段他认为自己既不是西方的抽象,也不是中国的意在笔先的意象,人不是万物的尺度,人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现场马路ldquo炁象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