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大放水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完,俄乌冲突的暴发和此后的制裁又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多方因素影响之下,全球通胀逐渐蔓延。随之而来的,在大宗商品、粮食等原材料价格接连上涨的传导之下,我国是否会遭受输入性通胀冲击的讨论也开始逐渐增多。对此,5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称,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PPI才是“核心指标”
在解读4月CPI数据时,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曾表示,4月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CPI温和上涨。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不过中国*策科学研究会经济*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我国通胀其实并不明显体现在CPI上面,而更多体现在PPI上面。因为我国的经济结构与美国有根本的不同,美国是消费拉动型经济,所以通胀在CPI上的体现就比较明显,而我国是投资拉动型经济,所以通胀的隐忧则更应该体现在PPI方面。
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便不断高涨,由此导致国内工业领域部分行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徐洪才解释称,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工业、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即所谓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徐洪才表示,但下游企业因为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竞争充分,而且很多企业又直接关系民生,因此不能随意加价,就会导致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面临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疫情的管控措施导致正常的物流配送受到一定阻力,进一步加剧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为稳住PPI,国家层面也多方发力。去年5月的国常会上就曾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此后国家发改委又几次重申,与此同时,一系列减税降费*策也持续跟进,4月PPI涨幅出现回落。
对于4月PPI数据,董莉娟分析称,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
但徐洪才也提到,PPI的回落一方面是国家近几个月来的保供稳价措施发力,主要是煤炭等加紧开采保障上游供应,另一方面其实也因为疫情之下很多工厂停工导致需求减弱。从实际上看,这样的情况值得警惕。
为货币超发买单
追溯起来,国内通胀的风险来源于国际。“今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供给瓶颈问题仍然存在,再加上受俄乌战事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能源、粮食、矿产品价格一度快速冲高。受此影响,全球各大经济体均面临较大通胀压力。”对于全球通胀的情况,孟玮先是做出了这样的概述。
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3%,PPI上涨11%,其中食品、能源价格分别上涨9.4%、30.3%。欧元区CPI初值也同比上涨7.5%,涨幅高于3月份,继续创历史新高。
至于国际通胀“高烧”不退成因则较为复杂。年3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带来的连锁反应,美国一系列“间接印钞”的超常规金融*策为全球埋下了通胀的祸根。今年2月,俄乌冲突暴发,因俄罗斯和乌克兰是石油、天然气、镍、铝等工业原材料及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地,双方冲突导致市场又增黑天鹅。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全球通胀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引起各大经济体纷纷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策,导致货币发行远远快于经济增长。货币超发以后,会出现溢出效应,由此引起通货膨胀。
“从原理上看,货币有三个特性,其一是货币有指数效应,指的是每单位货币发出后在一年内数次周转,放大了价格上涨。其二是货币具有流动性特征,即只要有市场有商品,货币就会作为中介促进商品交易流动。其三货币有黏性,货币发出以后并不是平均流动,凡是附加值高的产品,吸附的货币就多。”马晓河表示,因此在三大特点作用下,货币发行越多,超经济增长越快,就会导致物价上涨越快。
由于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尤其是大宗商品外采比例较高,其国际价格的上涨也会在客观上带来输入性的影响。马晓河表示,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我国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大量进口两端的东西,一个是包括原材料在内的初级产品,比如铁矿石、石油、氧化铝、铜、大豆等;另一个是中高端的零部件、软件、芯片、特种原材料等。这两项加在一起份额就很高了,从而导致我国的进口和出口都直接受到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
不过孟玮提到,与国际高通胀相较,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把握宏观*策力度节奏,持续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一直运行在总体合理区间,4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8%,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应该讲一高一低,形成鲜明对比”。
输入性通胀不可不防
情况较好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马晓河解释称,这种影响并不是平均的,而是通过进口涨价的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推动价格水平上涨。货币发出以后,会顺着产业链最终推动价格上杨。但通胀也有时滞,意味着价格顺着产业琏传导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从国内看一般是半年到10个月左右的时间。
不过马晓河也提到,目前来讲,国内受到的输入性通胀对制造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产业。相对于国内,除了与国际大宗商品和供求关系紧张商品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有明显影响外,由于国内大多数工业消费品供给都大于消费需求,这样这些商品价格很难持续上涨,因为有需求封顶,即需求有天花板,超过需求,国内价格就涨不上去,必须出口转向国际循环。
至于如何应对输入型通胀,着力点就在于企业的降成本,包括促使企业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创新、去库存以及国家层面的减税降费等,都可以应对价格上涨。
对于未来,孟玮提到,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其中的一个重点便是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进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
此外,还包括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做好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以及持续加强市场监管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同时,强化进出口调节,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输入性的通胀风险,徐洪才认为,要打好*策的组合拳,其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管控住疫情。“最近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财**策、货币*策的宽松相当于给经济注入润滑剂,但如果车子的链条断了,也就意味着润滑油起不到作用了。”徐洪才说道。
其次,*策仍要发力保供稳价,基础性原材料方面要扩大产能。此外还要保证供应链以及物流配送体系的畅通,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成本。最后就是减税降费的定点帮扶,帮助大家恢复信心。
北京商报记者杨月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