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珍贵影像岭南文史杨奇一位穿梭粤港冒险
TUhjnbcbe - 2022/8/11 19:14: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邓琼

图/受访者提供(署名者除外)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周欣怡邓琼

名家与南粤④

02:25

在中国共产*成立次年的年,杨奇出生在广东中山沙溪镇申明亭乡。

年,19岁的杨奇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时,因环境所迫,没能悬挂一面*旗;到了年10月1日,他终于组织《华商报》员工,在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奇接受过的全日制教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却通过艰苦自学和实践中的磨炼,成长为亲手创办过五份报纸、主持过七份报纸的粤港著名报人。

青年杨奇在中国新闻学院毕业证书上的照

他曾经三度在香港工作:

第一次离开,是年4月被港英当局通缉,受*委派奔赴东江游击区办《新百姓报》;

第二次离开,是年10月率领《华商报》同仁一夜撤离,回到广州,加入创办《南方日报》,进而创办《羊城晚报》;

第三次离开,杨奇则是完成了逾半个世纪的报人职业生涯,年8月卸任香港《大公报》社长荣休。

杨奇先生近照陈忠毅摄

这位已近百岁高龄的传奇报人,如今在羊城的朴素居室中颐养天年,仍不时翻阅报章,心怀天下。在他身上,共产*人的勇毅坚贞与报人的敏锐和担当互为表里;他的业绩与阅历,亦可作为粤港新闻史乃至华南革命史的生动篇章,传扬后世。

茶餐厅里的入*仪式

11岁时杨奇辍学从家乡到了香港。不久后,贫病破产的父亲去世,他只得以一个少年店员的寒微身份走上社会。日日在堆满绫罗绸缎的柜台上,为生活富裕的人服务,他谋生,也认识世界:“原来人的命运如此天差地别!”

工余,天性好学的杨奇则千方百计地守住一盏自学的夜灯。他最初的起点就是一张张散落的报纸,《大公报》、《星岛日报》、《立报》一一走进视野……渐渐地,杨奇不满足于仅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了,他开始向报刊投稿,向往那个书香油墨飘逸的世界。

年,他考取了中国新闻学院,经由这所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的进步人士主办的学校,半工半读走进了新闻的场域。

杨奇(前排蹲下中者)

很快,杨奇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文艺通讯部(简称“文通”),并刻苦地练习写作,文学才能有了长足进步,还与几位同道创办了一本进步刊物《文艺青年》,不到一个月就征集了多订户。

当时正值“皖南事变”后,国民*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杨奇除了在刊物中积极参与文艺论争、鼓励青年投身进步之外,还从《解放》杂志上誊抄揭露新四*被包围真相的电文,秘密油印,并只身到香港中环一带去分发。

杨奇日益感受到手中这些文字的力量,但同时危险也在迫近。港英*治部遣人追查,便衣警探已经寻到了杨奇就职的地方……但此时的他,已更早一步寻到了心中的明灯——

年3月12日,杨奇在一家茶餐厅的厢座内,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共产*。虽然在那特殊的现场,需要不时回避侍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珍贵影像岭南文史杨奇一位穿梭粤港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