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见习记者曾令统文/图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首歌,而我们就是这首歌里跳动的音符。只不过,有时会在高音,有时又沉浸于中音。
选择一个城市只需要一张火车票。当我们选择郑州这座城市并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时,我想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PATR1、5岁:“我,我是跟着爸爸妈妈来的”
边楷涵
边楷涵是一名来自南阳的5岁小朋友,目前就读于金水区一家幼儿园。
对于幼小的他来讲,并不知道“新郑州人”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家乡的含义是什么,只是隐约知道,到了每年春节和放暑假的时候,在完成了爸爸妈妈报名的辅导班后,会和奶奶一起,坐着干净整洁的动车,前往那个被称为“老家”的地方。
而对于老家的印象也只有,虽然没有小伙伴的陪伴,但是会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也可以随时买自己想要的玩具,以及陪伴了一整个夏天的冰淇淋。
PART2、22岁:“我觉得我在这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章子捷
来自杭州的章子捷,和大多数在他这个年龄来到郑州的原因一样,因为高考。他一直认为,他们这些人是幸运的。在最美好最纯粹的年纪,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而没有压力。
“我一直觉得,人首先要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会做好,可能我们父母这辈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利,但是我觉得我完全有。这就是我选择读俄语专业的原因。至于为什么是郑州,首先是我没去过郑州这个城市,其次经过查资料之后,郑州由于具有交通优势,它是绝对的‘一带一路’核心城市,我觉得我在这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PART3、51岁:“孩子大学毕业了,不愿回家,提前退休过来陪陪他
李先生
来自驻马店的李先生,在人生的前51年里从未想过自己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哪怕是上大学,也只是读了隔壁县城的一个中专师范。
中专毕业之后,李先生开始在生他养他的家乡教书,从中学开始,到成人学校到乡镇的教育办公室再到市教育局。30多年来,他从未想过离开自己的家乡。
后来,儿子考上了河南大学,与当年的毕业生不同的是,那句“父母在不远游”的口号,却变成了“回不去的家乡与到不了的远方”。
“今年工作特别不好找,他就自己在网上投简历,我担心孩子毕竟还小,涉世未深,当家长的不放心,索性一起搬了过来。”
而谈到为了陪孩子而选择提前退休时,李先生的眼中闪过一丝落寞。然后笑了笑,“没事,也没几年了,早点退休,早点休息,咱也体验体验大城市的生活。”
PART4、60岁:“孩子忙,找保姆又不放心”
曾阿姨
自年,国家提出二胎*策后,不少家庭迎来了“二孩时代”。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新生命的诞生自然是全家人的喜事,但也是孩子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最忙碌的时刻”。
“60而耳顺”的曾阿姨是郑州这座城市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位阿姨。不同于珠三角江浙沪的“旗袍阿姨团”那般时髦与每天忙碌的“夕阳红闺蜜局”,她可能是最具有“新郑州阿姨”代表性的那一类。
“今年是来郑州的第7年了,从儿媳妇怀孕就开始过来,直到如今孙子出生长大,本来也是说准备找保姆,但咱自己能干的事,又不累,为啥要花钱找不放心呢!”
坐标1:小孩子口中“万能的花丹-花园路丹尼斯”
对于小楷涵来说,周末妈妈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辅导班并不是他心头所爱,小区楼下的滑滑梯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楷涵的妈妈介绍:“也许是之前孩子的姥姥总是喜欢跟他讲,宝宝我们去花园路丹尼斯买好吃的吧,从那之后,谁一问他想去哪里玩,他就会说花丹。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后来有次走到花园路丹尼斯的时候,他就一直指着商场的门口,然后说‘花丹,花丹’,我们才知道。”
坐标2:“从国贸到大玉米再到熙地港,这就是我的青春”
年,是章子捷大学刚入学的时间。
郑州有名的二七塔,银基以及当时知名的地标“大卫城”,章子捷和他的朋友们很少去。
“那个地方怎么说呢,我大学上这么久以来,就去过一次,后来就再也没去过。交通不方便,路很窄人也多,没有国贸好玩。再后来,就是七天地啊,熙地港什么的商场。谈恋爱之后,就经常去熙地港了。”
在章子捷看来,最怀念的就是大学刚*训完,去国贸的李维斯买了一条ct,还去“传说中的哈根达斯”买了一个三明治冰淇淋,这就是他对于郑州的最初的回忆。
坐标3:对市区几乎“小白”却熟知郑开大道
对于刚刚来到郑州的李先生而言,在他这个年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口音,“不太熟悉的交通规则”,“看似一样但是口味太辣的胡辣汤”,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以前在我们家那,地方小,去哪都是电动车就到了。现在城市大了,也不知道应该去哪了,再远的地方,也不想折腾。”
表面说着不愿意折腾的李先生,却在孩子每周去河南大学的时候,都是风雨无阻接送。“郑开大道可熟啊,我还认识了路边几个卖大闸蟹的老哥,他家是真的自己养的,不是从水产品市场买的,孩都喜欢这种。”
地标4:如意湖广场“舞王的忠实迷妹”
虽然自己的小区离如意湖广场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大多数时候,曾阿姨并不会主动提出自己想要去如意湖广场。“孩子们工作一天都累了,谁知道他们想去不想去呢。宝宝明天还要上学,出去玩的太晚我担心他明天起不来。”
但是,每当去如意湖广场的时候,她也总会兴致冲冲的将孩子留给自己儿子照顾。去跟着“舞王”一起跳舞,也会和好久不见的姐妹进行寒暄。
孩子的世界总是绚烂多彩的,他们是无忧无虑的。对于小楷涵来讲,他还是无法理解家乡与郑州的区别。但他却坚定的说“我喜欢这里(郑州),我也喜欢回家。”
大学毕业一年的章子捷认为,这个陪伴了他整个青春的城市,记录了他最美好的时光。他当然愿意留在这座城市,只不过,和学生身份不同的是,这次,他需要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我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竟大学同学差不多都在这里,平时聚会什么的也方便,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我也深爱着这座城市。”
陪孩子工作的李先生却认为,等孩子差不多稳定之后,他也许就会选择回老家,见一见自己的老哥们,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对此,曾阿姨也是颇有同感。“毕竟还是不是一代人,咱的思想可能也是有点跟不上,等宝宝长大点之后,我可能就不会过来这么频繁或者是长住了,还是想回家看看,不过这也方便,现在动车多快啊,一个小时就到了。在郑州这还不就是出去吃个饭的时间呢。”
这,就是他们的郑州故事,千万万万个郑州人的故事。那么,你的呢?
(编辑:刘梦鸽吉倩倩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