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深圳商报社大厦投入使用。
▲年春,深圳商报推出“八论敢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年1月,租八卦岭厂房办公。
▲年9月,租园岭街道办事处的两层写字楼办公。
▲年6月,租兰光大厦写字楼办公。
▲年9月,搬入深圳商报社印务大楼办公。
▍高兴烈
在迎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日子里,《鹏城报事——深圳商报社创业档案》出版,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欣然作序。回顾深圳商报办报之初的奋斗之路和崛起之路,李灏指出:“深圳商报社全体同志牢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把‘人一己百’作为座右铭,积极投身火热的特区建设,为特区的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特区事业的发展,商报规模、质量和影响力也节节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短短9年,就由仅有几十万元资产的对开4版周报社,发展成为总资产10亿元、品牌价值30亿元的现代化、集团化报社,跻身于‘广东五大报’‘全国报业十强’行列。”
深圳商报社的崛起,在于紧紧把握三个战略基点——*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创业者开拓。
*治家办报——
立报之本、定位之据
*治家办报是*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报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点,也是深圳商报社的立报之本、定位之据。
年9月,深圳市委为适应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决定《深圳商报》复刊。复刊工作千头万绪,新领导班子首先抓《深圳商报》重新定位问题。经过讨论,确定了“立足深圳,宣传特区,辐射内外,服务经济”为办报宗旨。同时,制定了《关于宣传纪律的十条规定》,强调无条件地与*中央在*治上保持一致,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当好市委、市*府经济战线的耳目喉舌。按照这个思路出了三期试刊号,后于年1月2日正式复刊,为对开四版周二刊,较好地体现了“一特(特区)二商(经济)”的特色,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广大读者普遍反映,复刊的《深圳商报》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治家办报”的群体,要求报社领导班子和采编骨干具备*治家的素质和品格,共同遵循“正确舆论导向五原则”:*性原则,真实性即实事求是原则,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疏导“热点”、化解矛盾原则,体现本报宗旨原则。
在复刊后的10年间,我们为引领舆论走向,围绕中心设置议题,策划、推出九大系列报道,使《深圳商报》成为深圳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记录者、见证者、推进者。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和格局不断扩大和深入,社会上少数人却一次次地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挑战,什么“深圳姓社姓资呀”“特区*策普及了,特区不‘特’了”,甚至说什么“深圳除了市*府大楼上的国旗是红的,其余是黑的”,等等。对这些奇谈怪论,《深圳商报》推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列评论”,旗帜鲜明地给予驳斥和引导。特别是在中国共产*成立70周年前夕,《深圳商报》连发十篇评论,从所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对外开放、分配方式、企业机制等方方面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摆事实,讲道理,有力地回答了“深圳经济特区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提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深圳商报》抓住这个题目,从3月12日至4月3日,连续发表八篇编辑部文章,简称“八论敢闯”,旗帜鲜明地鼓呼:《为进一步解放思想鸣炮》《快马再加鞭》《防右更防“左”》《实事求是贵在“敢”》《敢用他山之石》《险处敢登攀》《胸怀大局才敢闯》《借鉴香港,共利共荣》。“八论敢闯”针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主要倾向,议论风生,深入剖析,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八论敢闯”在国内和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报纸、电台、通讯社纷纷转载、广播,并发表评论,称“八论敢闯”犹如“八声春雷”,“为中国整体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造了一种声势”。
年9月,我们得知*的十五大将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之后,做了哪些试验,经验是什么?对这个全国人民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