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文每每拜访金庸先生,总获赠金庸签名留念的著作。(受访者供图)
一代大侠金庸突然逝世,消息传来,深圳许多文化传媒界人士纷纷对这位文学大家、报业前辈的驾鹤西去表示悼念。昨晚,记者采访了香港商报原副社长吴秋文,他深情讲述了自己结识金庸的往事。金庸先生待人谦逊随和,丝毫没有一点大家架子的为人处事,给吴秋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金庸先生与香港商报渊源颇深,身上一直保持着老报人的情怀。”
欣然应约任香港商报顾问
谈起第一次和金庸先生见面,吴秋文至今记忆犹新:“年,我陪时任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社长吴松营前去香港拜访他,邀请他出任《香港商报》顾问,当时在香港已经很少出席公开活动和担任社会公职的他,欣然答应。在香港北角金庸先生的办公室兼书房,大家一见如故,金庸先生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听我们介绍报社的情况,自己的话却不怎么多。”第一次见面,吴秋文觉得,金庸先生与他笔下咤吒风云的江湖大侠距离似乎“很远”,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当时,门口挂着的,正是金庸先生亲笔题写的“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他的14部武侠小说的第一个字缀成的对联。
后来,吴秋文又多次见过金庸,交往日渐加深。“每每见到我,他都是亲切随和,温润如玉,在我脑海中,他永远是一位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涵养深厚的慈祥长者。”
“尽管他名气这么大,德高望重,但是对我们这些后辈却完全没有架子。”吴秋文忆述,金庸有一个待客之道,每有客人来访,特别远道而来的,他都会赠送一套自己的书。由客人到书柜上挑自己喜欢的,他再在扉页上签名留字。每次拜访金庸先生,吴秋文都会获赠一套金庸先生的最新版著作。“他临海的书房很大,几面墙都是从天花板到地板的书柜,放着他的著作。有一次,他在签名赠我书时,竟写上‘秋文兄,请赐教’,题得非常谦逊客气。如斯礼遇,令我脸红耳热,益发敬重金庸先生。”
与香港商报结下不解情缘
吴秋文告诉记者,金庸先生的《碧血剑》就是在《香港商报》连载并轰动香港的。《碧血剑》从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香港商报》连载了整整一年,恰好由年头第一日至年尾最后一日。当年销量日佳的《香港商报》也因此如虎添翼,一时洛阳纸贵。这也促成了金庸先生与《香港商报》的不解情缘。“当时,我们前去香港请他出任《香港商报》顾问,他还向我们追述了他与《香港商报》的这段文稿情谊。”吴秋文说:“当说到50多年前,《香港商报》作为香港的第一大报,每天一早就有许多读者排队买报等着追看他的武侠小说的情景,金庸先生乐了,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当年他每天如何赶稿,编辑部如何等着他的稿排版。他动情地说,原来只想试一试笔,想不到小说出来后,有那么多人看,而且还追着不放,也就只好不顾一切,一发不可收地一个劲写下去,于是就写出了今天这么多。说白了,还是要谢谢商报,谢谢读者!”
“每次见到《香港商报》的历任领导,金庸都会破例交流很久。”曾在《香港商报》工作过17年的吴秋文回忆说,金庸一直对《香港商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华人世界名气越来越高,但金庸先生对凡是邀请他参加的《香港商报》主办的活动,只要身体好,一般都会欣然前来参加,除出任顾问,或应邀题辞,或接受采访,他都概不推辞。”
一生钟情报纸
对于许多年轻的读者来说,可能只知道金庸是一位武侠小说大师,却不了解他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老报人,曾在香港一手创办深具影响力的《明报》。金庸当年办报时,还坚持给自家的《明报》写社论。“作为成功创办了《明报》的资深报人,我们曾向他这位顾问请教,该如何办好报纸,老先生不紧不慢,像自言自语似地重复着:在香港办报不容易,不容易啊。还笑着调侃说,‘在香港,要是与谁过不去,就让他去办报好了。’”吴秋文回忆说。吴秋文也曾在参加香港报业公会年度新闻奖颁奖典礼时,见到过担任评委和主理嘉宾的金庸。
谈起金庸的报人身份,吴秋文感慨:“直到年老的时候,金庸身上还保有老报人的习惯——坚持看报,尤其是《明报》《大公报》《香港商报》等几家香港老报纸。《明报》是他创办的,他也在《大公报》工作过,所以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