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马小晗
日前,第十八届文博会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分会场开幕,同时举行了非遗+文化专题研讨会。
深澳两地专家围绕“非遗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的发展机遇”“非遗产业化”“非遗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等议题,并以澳门为例探讨城市文化品牌独特蓝本。
研讨会现场,深澳国际文化科技园总经理肖莹洁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概况等。
话题一:非遗作为城市文化符号,有何发展机遇?
澳门青年领袖议会会长蔡强表示,澳门非遗不只是呈现为城市文化符号,更是澳门人民中西文化融合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澳门在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保护力度非常大,这凸显了澳门在保全中西文化交融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一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地位。
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部主任赵婷婷认为,在深圳、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发达,在城市生根发芽的非遗基因,能够比较好地与文创、研学、文旅、产业充分结合,能够与当下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好地对话,这就是深圳非遗发展的非常有特色的文化特点。
话题二:非遗如何实现产业化?
国家级非遗项目花丝镶嵌/景泰蓝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周彦君,在以花丝镶嵌、景泰蓝为代表的精工行业奋斗了40多年。他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行业观察,在发言中表示,如果与传统技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要实现产业化,需要注重消费和从业两大类人群的培养,需要时间来推动其产业化。
话题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深圳市金声玉振*金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祝安顺提出,如果当代社会是一条高速公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高速路两旁的护栏。如果没有护栏,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车辆是很难安全有序跑起来的。
审读:谭录岗肖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