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日,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这意味着蒋介石在中国内陆的独裁统治和*治生命就此终结。同年12月,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携家属亲信乘坐飞机败走台湾,至此,曾经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挣扎中踏上了偏安一隅的台湾岛,与中国内陆隔海相望。
然而,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到暮年的蒋介石却希望携旧部重返大陆,并提出了六项和平条件。为此,国共双方曾先后进行过多次秘密会谈。在双方的共同探讨下,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已经指日可待,但是为何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年期间,三大战役大决战后,国民**自知败局已定,蒋家王朝的覆灭也已成必然,于是在年年底的时候,蒋介石便带领着国民*残余势力撤退到宝岛台湾,为来日“回归”大陆做准备。
蒋介石退居台湾以后,台湾岛与中国内陆便彻底进入到隔海相望的隔绝状态。但是海峡两岸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两人都不愿出现“两个中国”的分裂局面,也就是说,蒋介石在“一个中国”这一问题上,立场和态度都是坚定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一度紧张的国际局势开始有所缓和,国内的建设和发展工作逐渐开始走向正常化,对台*策也由单纯的武力解决转变为和平解决。而当时的台湾,虽然是在蒋介石国民*集团的专制统治下,但是由于美国的干预,正在面临着选谁来当台湾总统这一问题。
对此,毛主席在一次会见外宾的时候明确表示:在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毛主席心里很清楚,在维护祖国统一这个问题上,蒋介石与他的立场是一样的,因此,他想要通过在国际上公开支持蒋介石当“总统”,来争取与蒋介石的和谈,进而实现台湾的和平解放。
年5月5日,周恩来总理又在会见外宾的时候,请他们给蒋介石传话,他说道:“蒋介石如果愿意把台湾还给祖国,就是一大功劳,中国人民会原谅他的!”毛主席也公然表示,我们要和台湾“和为贵”,爱国一家。中共一方的态度使得国共两*长期对峙的局面开始出现转机,曾经参加过北平和谈的章士钊在得知共产*这边的态度之后,很是兴奋,便主动请缨,由他与香港的国民*故旧取得联系,然后去到蒋介石那里做工作,争取国共两*之间的和平谈判。
章士钊曾经在国民*府内任职多年,与国民*高层也交往甚多,但与此同时,他又与中共*人有着深厚的情谊,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就为国共合作做出过贡献,可以说是一位在国共两*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的老人了。
因此,毛主席同意了章士钊的请求,并且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周恩来总理又在这封信的结尾加了四句话:“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诸希珍重”浙江奉化是蒋介石的老家,早在年5月解放*占领浙江奉化的时候,毛主席就曾致电粟裕和张震等人,电报中专门提到:“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建筑物”。
周恩来总理也曾多次要求有关部门,要照顾好蒋氏在奉化的亲属,保存好溪口的山水和蒋家的遗迹。因为蒋介石有着强烈的思乡情结,即便是退守台湾,仍然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大陆,因此,毛主席在给这位“老朋友”的信中,特意提到了他的奉化老家,并且情深意切地告知他,奉化溪口一切安好。
年初,章士钊带着这封信件去到了香港,找到了时任《香港时报》主编的许孝炎,许孝炎当时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国民*驻港文宣工作的负责人。在得知章士钊的来意之后,许孝炎片刻不敢耽误,当即动身去往台湾,将章士钊带来的信件交到了蒋介石的手上。收到信后,蒋介石的心情有些复杂。在得知中共方面仍然对他老家的一草一木保护有加之时,蒋介石很是感动,但与此同时,他又拿捏不准中共这份善意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在经过整整一年的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学生宋宜山前往北京,一探中共的真实意图。宋宜山抵达北京后,李维汉代表中共中央就国共合作的四项具体条件与他进行了会谈,期间,周恩来总理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在幕后全程跟进。对于这次会谈,蒋介石本就没有抱以太大的希望,只是想借此打探一下大陆当面对台*策的虚实,再加上宋宜山返回台湾后向他呈上了一份一万多字夸赞大陆的长文报告,生性好疑的蒋介石十分不悦,也就此终止了与大陆方面的进一步接触。
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大陆方面和平解放台湾的呼吁越发强烈,蒋介石又开始重新思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此时的蒋介石心中,已然有了与中共和谈的想法的意愿,于是,国共双方都开始努力寻找能够从中牵线搭桥的人,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曹聚仁。
当时为促成国共双方的第三次合作,很多民主人士都主动请缨从中斡旋,但为何最终选定了曹聚仁呢?这其实与曹聚仁的身份和立场有着很大的关系。曹聚仁当时的身份是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虽然在当时中国文人圈子当中威信不高,但却是个搞*治活动的高手。他曾经与国共两*的上层人物都有过接触,中共方面,他曾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交谈,建立了个人之间的友谊,并且是陈望道、叶挺、陈毅等人的座上宾;而国民*方面,他与蒋经国交情颇深,两人是多年的挚友。
国共两方面都将他视为上宾,而他本人,对于国共两*也始终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共产*解放大陆之时,他既没有留在大陆继续为新中国*权工作,也没有跑去台湾为国民**权效力,而是选择去到香港,成为了一个“不在此山中”的观察者。
因此,在蒋介石有了与中共方面接触的打算之后,便立即想到了这个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蒋介石的要求下,蒋经国曾先后两次找到曹聚仁。起初,蒋经国秘密派人将曹聚仁从香港接至台湾,与其就如何由他出面来建立国共之间的沟通渠道问题进行密谈,但这一次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方案,于是,蒋经国亲自坐了一只小型*舰专门跑到了香港,与曹聚仁密谈与中共方面进行沟通的相关事宜。后来,蒋氏父子又在台北一同会见了曹聚仁,蒋介石一方面向曹聚仁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大陆沟通的意愿,又同时嘱托他道:此番大陆之行,定要摸清大陆方面的真实意图。
在蒋氏父子的嘱托下,年7月,曹聚仁到达了北京。在北京,曹聚仁受到了绝非记者所能享受到的待遇。从7月13号开始,周恩来总理先后三次接见了曹聚仁,他亲自在北京颐和园设宴款待,陈毅作陪。会谈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并表示:“只要*权统一,其他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在第二次接见曹聚仁时,周恩来总是更是明确表示:“国共双方曾经已经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成功,第二次合作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次合作呢?”
会谈期间,周恩来总理对国共双方第三次合作表达出了十分强烈的意愿,对此,曹聚仁深受触动。于是在8月14号的时候,曹聚仁便通过其所供职的《南洋商报》,首次将其与中共方面洽谈的细节和“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重要信息对外发布了出去。很快,这一消息被蒋介石所得知,在知道中共方面的明确表态之后,蒋介石也希望能够通过曹聚仁与中共进一步接触。
10月3日,曹聚仁再次访京,为了表达诚意,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接见了曹聚仁。这次会谈,毛主席不仅就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还针对第三次国共合作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自此,曹聚仁近十年的两岸“密使”工作序幕彻底拉开。他多次往返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与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进行了多次接触和沟通,谈话中,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反复提到,只要蒋介石能够在和平解决台湾这一问题上点头,并且让台湾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就可就可以对蒋介石、蒋经国进行宽大处理,并且给予丰厚的优待。
后来,毛主席将这些对于蒋氏父子的宽大*策进行细化,并且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基本形成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总构想,周恩来总理将这一总构想概括为“一纲四目”,并且在年的时候,将“一纲四目”的基本内容通过信件的方式传达给了与蒋介石关系要好的陈诚。那么到底什么是“一纲四目”呢?
所谓“一纲”,就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尊重蒋介石和陈诚的意见进行妥善处理。而“四纲”主要包括四点内容:第一,除外交事宜交由中央统管外,台湾省一切事宜皆可照旧;第二,台湾省如果在财*上有困难,中央可以拨款;第三,关于台湾省的社会改革可以暂缓,未来也会尊重蒋介石及其他各界人士的意见;第四,国共双方保证不互派特务,不搞破坏。
曹聚仁回到台湾后,便将中共的意见和态度告知了蒋介石。蒋介石在与其他国民*高层进行详细商讨后,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条件,并且委托曹聚仁前去传达,最终,国共双方在通过曹聚仁进行反复沟通过后,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年7月,根据与大陆多次沟通形成的结果,蒋介石提出了六项基本条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蒋氏父子和国民*旧部回到大陆以后,可以选择在浙江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定居,仍然担任国民*总裁的职务,而北京方面建议蒋介石将江西庐山作为蒋介石的居住和办公地;第二,由蒋经国担任台湾省省长,台湾方面除了将外交和*事移交出来之外,其他内*完全交由台湾省*府全权处理,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耕者有其田;
第三,对于美国方面所提供的任何经济和*事上的援助,台湾方面都不得接受,如果台湾省财*上出现困难,北京会按照美国的支持数额照拨补助;第四,台湾的海*和空*一同并入北京控制,陆*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三个师驻守在台湾,另外一个驻扎在厦门、金门地区;第五,厦门和金门进行合并,成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
第六,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和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的生活保证只能提高,不准降低。曹聚仁在与蒋氏父子将这六项条件谈妥之后,便立即将谈判情况和蒋介石的六项条件报告给中共方面,眼看着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之时,“国共双方的第三次合作”却因为大陆经历特殊时期被迫中断。
多年后,国共两*再次尝试就台湾回归问题展开谈判,可是未能如愿,作为之前双方沟通“密使”的曹聚仁,已于年病故。而后,中共方面再次派出章士钊作为中间人进行谈判,由于当时的章士钊已是92岁高龄,身体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且刚刚和国民*方面接上联系后,就因为过度劳累而去世。
而后,蒋介石始终没有放下一个国家的念头,再次找来了国民*元老陈立夫,并重新启用了国共双方的沟通渠道,令人遗憾的是,正当陈立夫为台湾与大陆方面的沟通而积极奔走的时候,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了,相隔不到一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伟大的毛主席也相继去世,于是,海峡两岸的沟通被迫中断,台湾也就此错失了回归祖国的极好机会,成为了那个时期最大的遗憾。今天,台湾虽然还没有回归祖国,但是我们始终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有一天,相信在新的美好形势下,台湾必将会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中。#中国近代史#